第141章 王爺守城(第2頁)



    一旦城破,要麼投降丟盡臉面,受盡恥辱,要麼就掉腦袋。



    趙桓見肅王等皇子都不說話了,淡淡一笑,便說道:



    “知道上次睿思殿朕為什麼要讓你們拿刀子殺掉死囚嗎?讓你們練膽子就是為了今天,讓你們敢於去真正面對金軍。



    殺那些被綁住手腳無力反抗的死囚不算什麼,敢於在城池之上與金軍搏殺,領著軍民抗擊金人,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其實,這麼說只是為了好聽,你們無需親自提刀子上城樓與金軍砍殺,只需要在敵軍退了戰鬥的間隙,上城樓慰問將士,表達你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就可以了。



    只要將士百姓知道,有王爺在城裡,就會軍心穩定,並且能發揮出超強的戰鬥力來,畢竟你就代表了朝廷代表了天家。



    不要低估你們穩定軍心和民心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這是趙桓在看了無數史料中得出的結論。但凡皇帝御駕親征,軍隊戰鬥力肯定就會上幾個臺階,將士也會拼死廝殺。



    當然,明朝土木堡之變那種特例除外。



    總體上說,有王爺在城裡鎮守,鼓舞士氣的作用絕對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守城戰裡,只要軍民知道城裡頭有一位王爺,並且時不時的在城樓上慰問提振士氣,軍心和民心就會安定。



    畢竟王爺都在這,他們有什麼害怕的?



    與金朝作戰的初期,城池防禦戰將會是趙桓的重中之重,他要把一個個城池如同一枚枚釘子釘在華北、華東、山西、山東遼闊的疆土上,成為一把把插進金軍腹地的利刃。



    他精心挑選了若干城池決心死守,這些城池的守將都是固守三個月以上,拼到最後一刻才城破殉國的。



    而城池被攻破的原因大多不是因為金軍強攻破城,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草,也沒有任何外援,最終沒能守住。



    重新佈局的話,趙桓有相當的把握翻盤。



    因為,距離下一次金軍大規模南侵還有差不多一年時間,他有足夠的時間針對性地進行城防佈置。



    城池防衛戰,守城的一方是佔盡便宜的,因為宋朝這個時代的攻城戰術和設備都還比較落後,尤其是對金朝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