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好一頓打(第2頁)



    此劉聚非彼劉聚,這可是錦衣衛國家安全局的扛把子,甭管他說的利益能不能真的落到實處都只能老老實實交出來。從古至今再到後世,商賈一直是歷朝歷代盤剝的對象。



    就算是人民的官府又怎麼樣,沒錢一樣寸步難行。那怎麼辦?各地軍政府…咳咳咳咳,當地的主管責任人員可以組織當地的商賈跨境到附的州、縣去參觀學習嘛~



    用不了三兩天甚至只要凌晨去深夜歸,等他們學習完了之後不用說,十個裡面有九個會把自己的家財全部捐獻出來的。為什麼會捐獻?當然是知曉大義的愛國商家了,難道還有人威脅不成?笑話!



    至於剩下的那一個嘛…那必然不是前朝的殘渣餘孽也是本朝的反亂份子,直接給整個公審然後突突了就是,家財不就正好直接沒收了嗎?這還用得算計嗎?只要情緒調動的好,再找幾個被欺壓過的出來訴訴苦,老百姓都會感激我們為民作主的。



    被蒐羅來的倭人接到了大明朝廷官方的指派,官老爺不願意親自去倭國送信,覺得海路遙遠來去太過危險,所以想到找倭人返回國家後稟報自己的國主趕快派使者來大明認錯。



    呵呵,當我們傻嗎?其實就是明國大軍不聽號令私自打到了我日本國還搶了不少銀礦,明國皇帝擔心我日本會以此問罪所以先發致人而已。



    各人從明國官員那裡得到的說法都差不太多,但各自無意間“打聽”到的小道消息就成了不同版本。有的無意間聽到小吏議論,明國皇帝要興大兵為日本天皇重新奪回控制權,而交換條件就是石見國的銀山。



    有的人靠著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銀錢想要買通看守,卻被好意提醒是要放回去做信使而已,明國的真正目的是要支持幕府將軍稱日本國主,只要新的日本國主將石見銀山交給大明國開採就行了。



    更有明國官員一臉不忿的對自己大呼小叫,態度囂張地要求讓自己回到故土,向藩主傳達明國皇帝要替日本國征討不臣消息的檄文……



    不久後,各方勢力得到了不同版本的消息,結合明國攻打石見銀山並搶奪大量銀礦資源的信息自己腦補出來的畫面瞬間使得倭國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