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傳檄使臣(第2頁)



    “臣附議。聽陛下這一席話臣等這才知道自己之前實乃大謬。臣願為東征倭寇之官軍牽馬扶蹬,願我朝天兵馬到功成,旗開得勝~”



    “臣附議。臣願隨軍前往,向倭人宣揚我大明天朝之仁義,必要使那倭人知我大明之仁德,不再為害。”



    “啟稟陛下,臣以為倭寇屢次侵擾我大明方有此劫,我大明興王師以討不臣,當以檄文告天下為之師出有名…”



    “臣附議。臣這就寫下檄文,然後朝廷傳檄天下使眾藩屬知我大明待藩屬雖有菩薩仁德也有雷霆手段。”



    “說什麼菩薩仁德,菩薩不過是泥塑火燒的而已,哪有吾皇是真仁德。自吾皇登基以來,朝廷內外眾志成城內外一心,天下萬民無不感念今上對百姓尤如子侄。善待仇寇魚肉百姓之事再無所聞,此乃大仁義也。臣不才,願為陛下擬檄文討倭。”



    “這討倭檄文當然應該我禮部來擬才是。”



    “差矣差矣,討賊檄文兵部來擬正合了本部當管。”



    “豈有此理,歷代以來檄文並無定製草擬之人,翰林院就曾擬過檄文。當今兵部尚書,塞北總督於少保在翰林院時就擬過……”



    “是極是極,討倭檄文而已,但凡讀書人都可為朝廷草擬。不如就由我都察院安排下去便是了,諸位同僚又何必糾結呢!”



    “檄文而已,諸卿用不著這麼爭來爭去的。不如就由各部、各衙門都擬一擬,各自報上兩個最好的交由內閣再議好了。”看著大殿裡文武百官為了能夠搶奪這個揚名的機會,朱祁鈺一臉不耐煩。



    “臣等遵旨。”



    看著大殿裡眾人沒了異議,朱祁鈺繼續說道:“一事不煩二主,誰擬的檄文就由誰去倭國申斥倭國國主好了。”



    啥?!寫了檄文還要送去哈……



    傳檄使臣可不是這麼好做的,就在剛才大家還在為酈食其婉惜呢,這會就要安排做第二個酈食其了嗎?不行不行,我上有一百老母,下有一歲幼子,我可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