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盾 作品

第132章 大明《洗冤錄》(第2頁)



    “按說這事該安排個內侍,讓他先找個相熟給事中或是御史,授意上摺子起個頭,然後再把事情放到朝堂上議一議,最後委派有司官員著手經辦。但我想就不用走這套虛應人事的步驟了,直接點就把這事先議一議,能辦就給安排下去辦了,不能辦就再議。”



    ……這皇帝辦事還是這麼不著調,這樣我們就理解了。王文與于謙交換了下眼神。



    像是上面授意六科給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交章奏事的套路都用了好多年了,甚至這麼多個朝代都差不多一個套路,到了景泰朝時皇帝陛下居然把這公開的秘密就給挑開了說是虛應人事,還真是……獨具一格當皇帝。



    “未知陛下之意所屬……”皇帝把話挑明瞭可以,做臣子的可不能找死。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搞不好誅連九族——不算皇室宗親。



    “涉及謀反的、科考制度的……能夠查得清是冤假錯案的查清楚了該平反就平反,有些當時證據模糊或者並無實證的,至少當時誅連這事辦錯了的,該改的還是要改過來。”



    想來想去,朱祁鈺還是沒有點明那一樁樁血案。太殘暴了,簡直毫無人性。為了皇位穩固或者毫不存在的帝王權威,無論是忠臣良將還是平民百姓,朝廷是真下得去手的。



    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後又能怎麼樣呢?朱元璋佈下的局最終還是被自己兒孫給破了個乾淨,也為大明朝的無窮後患埋下了禍根。



    “啟稟陛下,這下面衙門裡面難免有些不太妥當的案件,但是大體上還是可以稱得上‘尚可’二字。刑部歷年複核案件,有疑異的也都做出了處理,其實也用不著專門拿出來說事的。”王文眼珠子轉了轉,朝于謙一個眼神後開始打起了哈哈。



    皇帝不提具體哪個案子,那我們也不提。真是主動提了,說對了正合聖心那是揣測聖意,說錯了那搞不好就會大禍臨頭。都是經歷過好幾朝的老臣了,這點心眼還是要有的,不然這會墳頭上的青草都餵過幾茬羊了。



    “唉~誰跟你們講那些了,這幾年官制革新我還是放心的。南、北二京在國子監下設的專科學院朕很滿意,有些人他雖然做不了學問,但是他能專精某一項,那已經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是是是…”王文帶頭扮起了小雞啄米。



    “朝廷取士,三年不過取一、二百進士,各地的舉子、秀才、童身怎麼辦?就不能讓他們閒著,不然這些書不是白讀了?”朱祁鈺搞改革一刀斬了舉人、秀才白拿朝廷祿米的福利,更是一個“士紳一體納糧”割了那些憑功名搞“飛灑”、“詭寄”這一套白佔朝廷便宜的手段。



    特別是廉政公務局和稅務局打配合,多少搞飛灑、詭寄的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佔了朝廷好處全給退了出來不說,還有不少為此攤上汙點被奪了功名。



    被奪了功名呀~是被奪了功名!一切功名利祿就化為煙消雲散了,從此沒了翻身的機會。雖然也引起不小鬨動,但皇帝陛下一句話問道:“得了功名後損公謀私出自《尚書》還是《春秋》?”就給堵了回來。



    讀書人讀書人,讀書得了功名就用這種方法白佔朝廷的好處自然不符合孔孟之道的,何況扣上了貪腐、偷漏稅的名聲,就算不奪功名這輩子也毀了。只是讓補上稅款改正後用心辦好朝廷交辦的差使就得了,非有作死的要鬧上一鬧,也不打聽打聽景泰皇帝朱祁鈺是吃這套的人嗎?活該被奪了功名。



    “朕到現在對於國子監針對久試不中的秀才安排集訓的成果還是滿意的,考不上舉人沒關係,願意在國子監下認真學一門專業給安排到六部之下為事官也是不錯的出路。”



    “考了好多年都考不中,不能這輩子就這麼廢了不是?而且讀書人不能一味守舊,放不下面子,這‘明經科’出身也是官嘛!”大明朝當然沒有明經科,朱祁鈺也就是打個比方舉個例子而已。



    科舉制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基本策略,從隋朝使用至今一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不二法門,自此打破了官閥世家壟斷朝廷官員選拔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