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盾 作品

第113章 皇室子弟的培養計劃

    “無上君權”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在這種禁錮人思想的年代裡莫說是創新、發展,但凡表示出一點點對於君權的質疑都會遭到滿天下無窮無盡的打擊。而皇帝乾的事情到底是對還是錯根本就不重要了,因為是皇帝乾的就必須無條件服從。



    朱祁鈺很清楚這種情況會引發什麼嚴重的後果,比如說在後世裡的三年普通自然災害面前有可能會因為領導層決策失誤造成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死於飢餓什麼的。



    想想正統朝廷為什麼會把大明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偏,可不就是



    因為授命於天的君主集權制度種下了因嗎?



    正統初期以太皇太后張氏為核心,以三楊為主要代表的臨時中央朝廷機構其實就非常尷尬。若太皇太后把持朝政,在人們心中就會形成“牝雞司辰”的嫌疑,更何況朝廷祖制還是不許後宮干政的。



    而三楊雖然在朝廷威望很高,但畢竟是臣子。作為威望高的臣子更害怕被人叩上僭越的帽子。



    高祖文盲皇帝朱棣搞靖難時最後倒黴的就是那些被指摘為僭越職權、破壞祖制的所謂建文“奸黨”了,無數能臣幹吏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被後世稱為“壬午殉難”的殺戮給世人留下的痛讓臣子們更加緊守本分。



    即便在正統朝被稱讚的懲治貪腐、整頓吏治工作其實也只是與大明制度性考察相結合的而已。在幾次大清退中都是利用了天下各地方官員朝覲的機會由吏部和都察院對朝覲官進行全面考察,最終清退的也是老疾、闒茸柔懦、嗜酒怠惰、臨政暴虐、貪汙等不合格的官員。



    而對於軍中高官整治幾乎無從談起,正統朝初期的輔臣們一個個都是小心翼翼,就怕自己的所作所為捅了個大簍子最終害了自己身家性命不說還要禍連十族。



    實際上大家的小心應對也是確有道理的,正統三年時禮部大印丟了兩次官印,年僅十一歲的小皇帝朱祁鎮沒客氣直接拿了胡濙下獄。雖然事後查明系內賊所為,但這二桿子皇帝的手已經顯出來了狠辣勁。



    如果說這僅僅是一次事件不足以證明什麼,那麼正統三年有人向新上任戶部尚書一職僅一年的劉中敷請示官軍俸糧放發的時間到了,詢問是否有新的處理辦法時劉中敷不假思索直接從京城官倉裡取糧食放發官軍。相關人員沒有提醒劉中敷朝廷發放俸糧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向是皇家貴戚、功臣勳舊才從北京京倉裡支取俸糧,而官軍的俸糧通常都是從京郊通州大倉裡支取的。



    就因為從通州官倉支取俸糧要花費一些成本,所以也顯示出朝廷優 渥皇親貴戚和功臣勳舊的深厚情誼。上任不久的劉中敷不明就裡開口表態後身為副手的右侍郎吳璽沒有阻攔,這個過失被王振知曉後唆使正統皇帝將劉中敷、吳璽兩人打入錦衣衛大牢。



    兩位部級高官什麼罪名都沒給就下了錦衣衛大獄與已經關了九天的胡濙作了伴。



    又過了才五天時間,因為一起問案不清不楚的韓氏勾結“姦夫”顧安謀害親夫案被證明是查無實證,而刑部尚書魏源、侍郎何文淵審案不清不楚也被送進了錦衣衛大獄。



    就這樣不過半個月時間錦衣衛大獄就關了三個尚書兩個侍郎,一時間讓人們感覺彷彿回到了洪武年間一般。



    老話講的是“子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一個被上位者忽視的數字,當然也不想讓老百姓因為君權的錯誤領導而白白喪失生命。



    從長遠考慮,君主立憲制不失為是一個能夠保證國家長久的好辦法。畢竟皇帝都只是象徵性的超級大貴族了,你要去奪這個權利從而得罪全天下人就顯得意義不那麼大了。



    皇位之所以引無數人為之神魂顛倒其根本意義在於其手握天下生殺大權,“天子一怒屍橫遍野”才是人們所追求的那種權欲感。反過來如果天子一怒砸鍋撒氣怕是就沒剩幾個人有興趣的了。



    能在景泰朝打完的仗都打完了,能布的局都布好了,剩下的只要後人不要太作,天下就是老朱家一直流傳下去,也算對得起這副皮囊讓自己活過一遍不同的人生了。



    “皇后可知道大兄府裡這些日子一直有想聯絡外臣嗎?”對於這個大兄朱祁鎮,朱祁鈺幾次三番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