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盾 作品

第71章 麓川宣慰使司(第2頁)



    “是……陛下,塞外大捷是……?”朱祁鈺半晌不提塞外大捷的事情,于謙身為兵部尚書不能不問清楚。



    “沒什麼,石亨的侄子石彪跟著曹吉祥帶人在塞外跟達子打了幾仗,得了些牛馬而已。”朱祁鈺輕描淡寫。



    嘶……曹吉祥出使大家是知道的,畢竟大張旗鼓不可能不知道。但什麼時候有石彪的事情了?還跑到塞外去了?



    好你個景泰小皇帝,難怪派了內官去哈密,原來是等著殺一個回馬槍,在沒有兵部調令的情況下動用了石彪的巡哨軍隊出塞擅起邊釁去了。真真氣煞我等!



    看到內侍轉手呈上的奏報,兩人對視一眼不好再說什麼。以少量軍隊出塞多次剿滅了人數上差不多勢均力敵的達子部族後積累了大量戰利品和首級,不能不說是大勝。



    僅僅從戰利品上來說就不輸給楊洪那次“勞師動眾”的成果了,畢竟這些都是壯牛肥羊直接入了大同鎮的,朝廷隨時可以安排調用。而楊洪那次,被皇帝大手一揮之後落到朝廷手裡的沒剩幾根毛了。



    “陛下,如此戰果當由兵部考功後議律升賞。”于謙準確捏鼻子認下了。



    “廷益,你?!”王直很不滿。“石彪、曹吉祥無令領軍出塞,擅起邊釁,理應嚴懲,豈有計功論賞的道理?”



    “塞外殺敵,究竟得了多少首級哪個說得清楚。”按照首級計算戰功是個挺不合適的辦法,朱祁鈺根本不搭王直的話。“出塞擾敵獲牲畜無算,重恤傷亡,命各自鄉里建牌樓表彰。餘者俱賞錢五貫,銀券兼支。”



    “陛下,老臣不才,就想問一句石亨、曹吉祥因何敢無令出塞。朝廷為何還要行賞?”發怒的王直虯發須張。



    “哦,朕說了要賞他們倆嗎?”



    王直:“……”



    能這麼玩的嗎?只賞軍士不賞將領就算是沒賞了?



    “就煩兵部召石彪來京述職,大朝議時就請王卿首先發難,將那石彪當殿打死就是了。放心,朕一定會再行赦免百官的。”說罷,朱祁鈺那眼神像是盯著王直的眼神都變了。



    整個就像是在說:“你們這群死老六再囂張啊!就你們打死馬順逼我追認合法的事情吃你們一輩子!”



    “這麼些年過去了,雲南沐府該給朝廷一個交待了。”看著王直沒了脾氣,朱祁鈺沒頭沒腦扔下這麼句話就起身要離去。



    “陛下且慢,敢問陛下剛才提到沐府,可是要遣大軍再行征討麓川宣慰司?”于謙連忙出聲攔下。



    正統年間五次徵麓川,損兵折將不算多但是耗費錢糧和實際得到的戰果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徵麓川?麓川那蛋丸之地,還用得著朝廷大軍去征伐嗎?於卿是拿我當成大兄了還是自己想做靖遠伯?”于謙當然不是王驥,為了能夠升官發財不惜動搖國本一次次推動戰爭。



    “廣西的做法就挺好,既然是好的經驗就該推廣開來,要分享到其他地方。只不過黔國公……朝廷世代供養的不能盡是廢物吧?”朱祁鈺也知道自己對於謙、王直那麼說話過重了,於是又說道:“如今朝廷幸得了於卿、王卿這般忠直臣子,遇事雖有分歧,但終究是一心為公。若是像那王驥、王振一般,也合該大明朝該亡。”



    “陛下慎言。”皇帝說軟話,也算是道歉了。一輩子忠君愛國的教育,兩個年齡都足以做朱祁鈺父親的人也不好再過追究。



    只要不是要調大兵去征討麓川,朝廷內外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至於正統朝這幾任黔國公,不只是朱祁鈺就連朝廷其他人也是看不上眼的。一個個都跟那個正統皇帝一樣廢材,讓他們給交待真是高看了沐府這幾代的能力了。



    既然皇帝早就有意要佈局收交趾,麓川也只是順手而為之的。何況現在的麓川宣慰使年幼,再過幾年難免不會再起了要為父祖報仇又或者恢復父祖榮光之類的想法。所以,趁著這會老思家的孩子小徹底把禍根給拔了才安穩。



    麓川的中央位置大概是在如今的雲南瑞麗,曾經建立過一個國家,後來被蒙古滅國。後來,蒙古在當地設立了大理金齒宣慰司並且冊封了六位當地傣族首領做為當地世襲總管。



    而這六路總管之一的麓川路總管罕之子混依翰罕脫離金齒宣慰司,建立 麓川王國,自號“思汗發”(發,王的意思)並多次打敗元朝平叛軍隊擴大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