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土豆 作品

第八百六十二章 後手(第2頁)

 精神,以心聲與陳平安解釋道:“是因為你身上承載大妖真名的緣故,成為累贅了,不曾真正躋身貧道的那種虛舟境地。要說破解之法……”

 不曾想根本不等陸沉指點迷津,陳平安就已經直接大步橫移,故意不繼續出劍開山,就讓大妖元兇先閒著。

 萬丈法相再與那頭託月山護山供奉反向移動,像是嫌棄它太過磨蹭,就乾脆幫著它一鼓作氣切割開自身法相的肩膀。

 陸沉這個局外人躺在蓮花道場之內,都要替陳平安覺得一陣肉疼了。

 萬丈法相同時伸手一抓,駕馭長劍夜遊出鞘,握在右手之後,夜遊驀然變得與法相身高契合,再轉過身,將一把夜遊長劍筆直釘入大地,手腕一擰,將那條金色長線裹纏在胳膊上,開始拖拽那條真身不小的地底妖物,不斷往自己這邊靠攏。

 原本被天地靈氣和山水氣運浸染萬年,變得異常堅固的大地山河,頓時軟如泥濘翻湧,地下那頭妖族真身,似乎察覺到了生死一線,施展本命神通,不斷與託月山銜接山根,然後瘋狂扭轉身軀,試圖向後逃竄,大地之上,不斷蔓延出動輒長達數十里、百餘里的溝壑。

 最終那條半龍半蛟的龐然大物,被陳平安從大地之下狠狠拽出,之後就那麼被一點一點拽向豎起鋒刃的長劍夜遊。

 期間這頭妖族真身不斷蹦跳,使勁翻拱背脊,許多山頭被巨大身軀翻滾削平,或是砸出巨大的山谷。

 陸沉坐起身,俯瞰這副畫卷,這都不是什麼釣魚了,如人在岸上拖拽一尾大魚,沒什麼術法技巧,就是比拼蠻力。

 結果那條真身長達數千丈的蛟龍之屬,被一把釘在原地的長劍夜遊,從頭顱處切割開來,當場一分為二。

 一報還一報。

 至於為何這條託月山供奉不收起真身,一部分原因是吞食金線的緣故,大妖元兇好像有意讓其保持真身姿態,再就是陳平安同時祭出了籠中雀和井中月,不多不少,一座小天地橫空出世,剛好以十數萬把密密麻麻攢簇在一起的飛劍,籠罩住對方身軀。

 陸沉歎為觀止,隱官與人打架,確實乾脆利落。

 難怪都能夠從曹慈那邊佔到不小的便宜。

 等到將這條託月山供奉分屍,陳平安這才左手持劍,繼續朝那託月山那邊遞出一劍。

 一劍開山過後,陳平安這邊纏繞手臂的金線隨之消散,元兇手中又多出了一杆金色長槍。

 陸沉提醒道:“元兇這一手是在試探,好確定你身上那些大妖真名的分佈形勢,要小心了。”

 陳平安法相從原地消散,出現在千里之外,不曾想那條金色長線如影隨形,這一次是直接釘向法相心口,陳平安伸手抓住長線,剛剛一把將其扯斷,堅韌程度遠輸第一次丟擲而出,陳平安心知不妙,只是從那託月山之巔,就像綻放出一朵金色花朵,大妖元兇手中一杆長槍,竟然同時拋出千百條光線,速度之快,就連陳平安都無法躲避,那些金色長線在法相之內承載大妖真名處,激起一圈圈金色漣漪。

 能夠成為蠻荒大祖的首徒,元兇的修行資質肯定不會差,合道託月山之後,雖說只能年復一年增加飛昇境的道行,等於徹底失去了十四境的可能性,但是修道萬年,停滯在飛昇一境的所謂巔峰,確實巔峰得名副其實了。

 陳平安一劍斬向託月山,讓那元兇再死一次,纏繞法相的金色長線一併消失。

 晝夜顛倒,黑幕沉沉。

 元兇抬頭望去,是一座飛劍數量以數十萬計的繁密劍陣。

 懸空劍陣緩緩向人間壓下。

 這一幕,如天墜地。

 元兇雙指併攏,默唸道訣,另外一手虛託往上,掌心紋路道意流轉,出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寶鏡,輕輕抬手,鏡子高升,迎向那座從天而降的劍陣。

 陸沉感慨不已,不俗不俗,氣象當真不俗。

 元兇這一手,無異於在“一隅”之地,施展了絕天地通。

 當然陳平安一樣用意深遠,事實上,在陸沉看來,恐怕天底下,再無比此舉,更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好事了。

 那把井中月的飛劍大陣,劍劍彷彿從太虛中憑空跳擲而出,好似起一片秋聲,蘊含萬鈞之氣。

 陳平安既在練劍,也是煉劍。

 一部早已被陳平安爛熟於心的《劍術正經》,同時一路遊歷,分出心神隨手翻閱陸沉建造在玉樞城的那座觀千劍齋,再從腦海中搜尋記憶,遙遙觀想在劍氣長城所見劍修的一切出劍,劍譜,劍術,劍意,劍道,都被陳平安化作己用,再在先前三千劍之中,一一練劍趨於純熟。

 不同的劍術,不同的劍意,只不過被陳平安遞出瞭如出一轍的開山軌跡。

 至於如今祭出了兩把本命飛劍,更是將託月山當作一塊天地間最大的斬龍石,用來砥礪兩把本命飛劍的大道與鋒芒。

 飛劍籠中雀的本命神通,是極其罕見的自成小天地,而天地範圍的大小,除了與劍修境界高低掛鉤之外,其實也與陳平安的心相大小有關,一切心起感應的眼中所見,一切有所依託的心中所想,就是一場場外人不可知的擴建天地。在這當中,其實陳平安一直在尋找第二種本命神通,就像天下五嶽可以存在儲君之山。

 而第二把本命飛劍,飛劍的數量多寡,就看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在井底,至井中,最終就能從井口到井外。

 腳踩一座託月山的元兇,手中又多出那根金色長槍。

 除此之外,元兇陰神出竅,再現出陽神身外身,還要加上站在真身之後的一尊法相。

 只見大妖元兇的那尊陰神身邊,憑空出現一位女子,她面容模糊,身姿縹緲曼妙,衣袖飄忽不定,好像是那傳說中的河上奼女,靈而最神。

 陽神身外身,手持一把火焰大錘,映照得大妖面目宛如一尊遠古火部神靈。

 看來元兇的修行道路,也是煉化出五行之屬本命物。

 五行之屬,分別是腳下一座託月山,真身手中的那杆金色長槍,外加陰神身邊的那位靈神奼女,以及身外身手中的火運大錘。

 至於木屬之物,依舊不顯,多半是用來源源不斷生髮靈氣,幫助元兇支撐術法神通的施展。

 而託月山無疑又是大道根本所在,使得五件大煉本命物,被劍斬開山一次,就會年年嶄新,根本不用擔心折損崩碎。

 如果不是因為合道一事,必須付出修行止步的代價,那麼只要被元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功躋身了十四境,假若可以將託月山攜帶在身,在蠻荒天下隨意遷徙遊走,這樣的一位十四境,估計誰遇到了都會頭疼。

 所以大妖元兇,大致可以視為一位合道地利的偽十四境修士。

 陳平安看了眼遠處,大致看出了託月山的真正邊界所在,約莫是方圓六千里。

 這就意味著,在這六千里地界之內,大妖元兇來去無礙,之所以待在山巔方丈之地,站著不動被砍上三千劍,當然是覺得山中靈氣少了點。

 人生路上,與人問劍問拳,陳平安再熟悉不過,至於山上純粹鬥法的次數,相對來說確實少了點。

 於是一把籠中雀,天地囊括六千里山河。

 託月山背面,出現了一位青衣道人,屹立在一座五色山嶽之巔,手持水字印。

 先前得了不少曳落河水運,使得這枚水字印,率先成為陳平安五件大煉本命物中的仙兵品秩重寶。

 此外腰懸一篇寶光流溢的無紙道書,是那祈雨篇道訣。

 如此一來,自然祈雨得雨。

 託月山上空,一場磅礴大雨,每一滴雨水,都同時蘊含拳法和劍意。

 陳平安的道人法相身後,再生法相,是一尊懸空的金身神靈,雙臂各有一條火龍纏繞,手持一杆劍仙幡子,一手掌心祭出一顆神異法印,金身神靈緩緩托起五雷法印,雷法攢簇,造化萬千一掌中。

 陳平安抖了抖袖子,一座仿白玉京形制的青銅寶塔,在那神靈金身法相腳下落地生根,驀然變得五城十二樓各嵯峨,有傷極天之高。

 此物最早是一件遠古遺物,被荷花庵主當做見面禮,送給託月山關門弟子的劍修離真,其實它曾是玉符宮的鎮山之寶,老宮主曾是人間最頂尖的幾位符籙宗師之一,早年與浩然天下的符籙於仙齊名,秘密煉製了這座寶塔,為了掩人耳目,還故意打造成青銅寶塔樣式作為障眼法,不料後來有個少年道童騎牛過關,遊歷蠻荒天下,除了在英靈殿那邊遞出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