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土豆 作品

第七百零九章 白雲送劉十六歸山(第3頁)

 如此一來,各自為政,山上避世,高人厭世,將相公卿,多有沽名釣譽之輩,假道學排擠真聖賢。山上山下,各國各地,一盤散沙。

 只是斐然很好奇周先生的立教稱祖,其根本學問宗旨,到底為何。

 如何能夠徹底改變這種癥結。

 光是妖族與人族以後的共處,就是天大的難題。

 至於周先生的真實身份,斐然有所耳聞。

 周密當然是化名,曾經是浩然天下正兒八經的儒生。

 根據師兄切韻的說法,周先生少年英才,學問極大。

 只是學問始終不被文廟接納,一次與人論道之後,徹底灰心,這才遠遊蠻荒天下。

 這位讀書人,為儒家文廟建言了一份“太平十二策”。

 第一,為天下讀書人制定一部修身篇,大致上書院賢人,君子,聖人,分別對應家、國、天下。

 所有世俗王朝、藩屬國的皇帝君主,都必須是書院子弟,非儒生不得擔任國主。

 每一位書院山主,都應該是帝王師!

 君子賢人,擔任國師。

 無論是三公九卿,還是三省六部,這些中樞重臣,同樣都應該是書院弟子。

 每一座廟堂,都要設置一個官職,能夠無視宮禁,負責詳細記錄一國君主、將相公卿的功過得失,作為書院三年大考。

 第二,殺絕浩然天下當下所有上五境妖族修士,地仙妖族一律被驅逐到一洲之地,嚴加約束。

 一旦有妖族躋身龍門境,必須在這前後,主動向中土文廟、各地書院報備,將“真名”記錄在檔案。

 這撥妖族修士,躋身金丹後,必須去輔佐各地山水神靈,保證轄境內百年的風調雨順,主要是打殺作亂的鬼祟精怪,類似“縣尉”一職,然後書院按照功績,判斷它們能否獲封山魁、水仙,還是繼續勞作百年,一旦晉升山魁、水仙,就等於是人間官場上的由濁流轉清流,此後升遷之路,與江河水神、山嶽府君無異。

 第三,在倒懸山附近,選擇三處,作為銜接南婆娑洲、西南扶搖、東南桐葉洲的地盤,例如舊雨龍宗地界。

 然後逐漸屯兵劍氣長城,首先將那些劍氣長城本土人氏當中的凡俗夫子,不適宜修行之人,全部遷往雨龍宗轄境島嶼。其後抽調北俱蘆洲劍修,長期駐守劍氣長城。

 所有在浩然天下犯下大罪的修士,都可以在戰場上憑藉功勞贖命。

 所有山澤野修,都能夠憑藉戰功購買山上丹藥、秘籍和重寶。未必需要他們出城廝殺,戰時守城頭,戰後在幕後,以劍氣長城作為根本據點,不斷向南方打造出一座座城池,逼迫蠻荒天下至少每隔三十年,必須調兵譴將一次。

 劍氣長城地理特異,劍修之外的練氣士,天然受到壓勝,那就栽培出足夠數量的純粹武夫,雖然同樣受到大道和純粹劍意的壓制,但是不同於練氣士,武夫能夠以此砥礪體魄,並且武夫門檻要比練氣士低,那麼最終劍氣長城此地,會是這樣一個戰爭格局:若非劍修,人人武夫。

 劍修和純粹武夫之外的諸多練氣士,更多是輔佐。

 第四,所有仙人境、飛昇境大修士,都能夠得到額外的自由。

 這些山巔人物,需要付出,但是每次每種付出,都必然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

 文廟承認他們的“高人一等”。

 例如趕赴劍氣長城,中土文廟承諾他們無需死戰,不會傷及大道根本,只需做些錦上添花的事情,例如戰局佔優,就擴大優勢,戰局不利,就以非大煉本命物的法寶,抵禦大妖攻伐,或是打造山水陣法,庇護城池、城頭和劍修、武夫。

 第五,中土文廟在各洲各國,七十二書院之外,打造出七十二座道術院,

 除了主動勘驗修行資質,每年接受各國朝廷的“貢品”,收納各地的修道種子,

 這撥儒生,治學之外,主修兵家,不是那種紙上談兵,泛泛而談,會通學歷史上所有

 最終考核所學之地,便是那處硝煙不斷的劍氣長城。

 第六,將學問繁蕪的諸子百家,分為九品,會有抬升、下遷兩說,與官場無異。

 不服約束者,逐出九品之列,禁絕學問,銷燬一切書籍,一家之老祖師,囚禁在文廟功德林。

 第七,打破山上山下的隔閡,其中一項建議,便是推波助瀾,誘之以利,推動山上修士結為神仙道侶。

 第八,排擠釋道兩教學問,禁絕一切道觀寺廟,保證儒家在浩然天下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一家獨大。

 第九,重點扶持兵家、商家和術家。

 此外猶有三策,專門詳細針對遠鄰的兩座天下,以及遠古神靈。

 斐然嘆息一聲,收起復雜思緒,自言自語道:“歸根結底,周先生當年提出這十二策,就是要為中土文廟收權。要讓讀書人獲得更大的自由,為萬世開太平。”

 在桃葉渡一處渡口附近,烏篷船與烏篷船相逢。

 斐然皺了皺眉頭。那杜含靈竟然不是一人前來。

 元嬰修士身邊還有個年輕金丹,以及一位身穿公服的城隍爺。

 斐然只是皺眉,而杜含靈與那徒孫邵淵然,以及大泉騎鶴城的城隍爺,則是白日見鬼似的的表情,饒是杜含靈這類梟雄心性的,瞧見了斐然這般青衫背劍、腰懸太平山祖師堂玉牌的熟悉裝束,以及那張依稀辨認幾分的面容,都要震動不已,杜含靈只覺得莫不真是那無巧不成書,不然怎的會是此人?

 渡口處那邊走來兩人,大泉藩王劉琮與國公爺高適真,見著了“斐然”,更是差點掉頭就走。

 斐然心中瞭然,笑了起來。

 看來他們都認得隱官大人?而且看樣子,早年鬧得不太愉快。

 於是斐然微笑道:“山水有重逢,好久不見。”

 ————

 飛過落魄山山頭的一朵朵白雲,黑衣小姑娘只要見著了,都要使勁揮動金扁擔和綠竹杖,與它們打招呼,這就叫待客周到。

 喂喂喂,我是這兒的右護法,啞巴湖的大水怪,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叫裴錢,一個叫暖樹,你們曉不得?知不道?

 今天落魄山右護法,帶著一直沒能升官的騎龍巷左護法,一個蹲著,一個趴著,一起在崖畔等那白雲路過。

 騎龍巷左護法,碟兒大的小官,比不得自己比碗大的大官。

 哈,白雲蒼狗。

 它在大山之中,最怕阮秀,落魄山上,最怕裴錢,但是它很喜歡這個小憨憨。

 它曾經陪著周米粒,一起蹲在龍尾溪陳氏開辦的學塾大門口,等那個口口聲聲說什麼“攆鵝打狗最豪傑”的裴錢下課回家,往往一等就是大半天。小姑娘會與它聊很久。絕對不會像那裴錢,有事沒事就一把攥住它嘴巴,嫻熟一擰,問它咋回事。

 小米粒眼巴巴等著白雲做客落魄山。

 麼得法子,如今落魄山上,人人遠遊不回家,好人山主啊,躥個兒從不打招呼、最要好的朋友裴錢啊,彎腰低頭走路看有沒有錢撿、卻從來撿不到錢的老廚子啊,瘋癲顛傻乎乎、捱打捱罵從不生氣的大白鵝啊,笑嘻嘻樂呵呵最喜歡看書的大風啊,最像讀書人的種老先生啊曹小夫子啊……

 周米粒皺著眉頭,越想越傷心,萬一等到裴錢回家,裴錢個兒已經有她和暖樹姐姐加一起那麼高,怎麼辦?萬一哪天山主揹著籮筐登山,籮筐裡邊又站著個陌生的小姑娘怎麼辦?

 米裕來到小姑娘身邊坐下。

 周米粒拍掌大笑,有那白雲路過山谷間。

 只是米裕剛坐下,就立即起身,以心聲與魏檗言語一番,然後米裕就立即祭出了本命飛劍“霞滿天”,同時御劍去往霽色峰祖師堂。

 最終在大門那邊,米裕見到了一個讀書人,與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

 那個佩劍書生,對米裕微微一笑,瞬間消逝,竟是無聲無息,便跨洲遠遊了。

 他此次遠遊寶瓶洲,只是為好友稍稍遮掩一番,不然好友御風,動靜實在太大。老秀才當初在那扶搖洲露個面,很快就溜之大吉,不知所蹤。

 只留下那個高大男子。

 他對米裕說道:“你可以叫我劉十六,剛剛返回浩然天下,來這邊上香。見不著先生,就見一見先生的掛像。等會兒我滿臉鼻涕眼淚的,你就當沒瞧見。”

 米裕無言以對。

 好不容易穩住心神,米裕說道:“祖師堂的鑰匙,在暖樹丫頭那邊。”

 那漢子點頭道:“那就勞煩劍仙走一趟,我在這兒等著便是。”

 魏檗將那暖樹和小米粒一併送來此地。

 倆小姑娘一起朝那魏山君所謂的“山主師兄”,畢恭畢敬作揖行禮。

 瞧見了倆丫頭後,漢子便多了些笑容,小師弟果真不壞。

 陳暖樹打開祖師堂大門後,只見那魁梧漢子站在大門外,神色肅穆,先正衣襟,再跨過門檻。

 即將御劍跨洲的讀書人突然停下身形。

 遇見了那個鬼鬼祟祟的老秀才。

 他問道:“為何不早些現身?”

 老秀才胸有成竹道:“先等那傻大個哭完。”

 讀書人瞥了眼天幕。

 老秀才問道:“白兄弟,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不如順手遞幾劍?何謂劍仙風流,可不就是那臨風慨想斬蛟靈?那些個登門做客不打招呼的遠古神靈,不比蛟龍強?更該出劍嘛,先前那蕭愻,在桐葉洲出劍,何等驚世駭俗,屁大丫頭,就有這份劍意,你白也身高八尺,還手持仙劍,能忍?只管放開手腳!我來收拾爛攤子……”

 讀書人沒搭理老秀才,一閃而逝。

 老秀才跺腳不已。

 隨後望向那落魄山。

 遙想當年,白也曾以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