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756章 前人栽樹(下)(第2頁)

 而至於褚仁規所做的“壞事”,史料上僅僅記錄了包括陳覺之兄在內的兩個事例,藉以說明軍人出身的褚仁規實行嚴刑峻法。不過細細追究的話,兩個事例中的所謂“受害人”都是作奸犯科的犯罪分子,理應受到懲處。而且懲罰力度並不能算是“嚴刑”,比如陳覺的哥哥被判笞刑,在“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中,是最低的懲處力度。

 所謂的“貪腐”問題,更是陳覺的惡意陷害。

 陳覺的陰險毒辣堪與宋齊丘齊名,他先是製造謠言、操控輿論、帶節奏,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揭發”泰州官場的腐敗,例如其中一首詩云“多求囊白昧蒼蒼,兼取人間第一黃”,“囊白”指的是白銀,“第一黃”則是黃金,暗指褚仁規貪汙受賄。

 類似的這種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詩詞歌賦,共有數千篇,陳覺秘密派人到街頭巷尾張貼、散發,幾乎一夜之間遍佈揚州城的公交車站牌、公共廁所、電線杆……(凡寫數千幅,詣金陵粘貼,事乃上聞)

 當此事驚動了徐知誥之後,陳覺才拋出彈劾奏章,說褚仁規太不像話,搞得民怨沸騰……同時再有侍御史王仲璉的助攻。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後背發涼,陳覺真的是一個可怕的存在,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心機婊。但是,陳覺還真的不是幕後的真正黑手。

 這個案件背後的真相是徐知誥的路線鬥爭。

 徐知誥重用文官,有意壓制武將,而褚仁規恰恰是一位身居重鎮的武將,所以徐知誥嘴上不停地誇讚,實際心裡卻一直猜忌著他。

 前文說過徐知誥構建了一個高效的情報系統,權威史書都說他在淮南無所不知、知無不盡,連太監出差時的三餐都能洞察,難道還不能識破陳覺發動水軍、操控輿論、亂帶節奏的伎倆?

 所以細思極恐的是,徐知誥知道這是陳覺的把戲,但他恰巧需要這種把戲,於是便揣著明白裝糊塗,佯裝震怒。我們看他“震怒”的結果,只是將褚仁規免職而已,這就是徐知誥的目標,武將是需要被壓制的,但不必肉體消滅。

 事已至此,理論上,徐知誥和陳覺已經默契地演完了這出戏,只可惜戲中人臨時返場,給自己加戲。

 褚仁規上疏抗辯,且言辭激烈,史籍記載其奏章“豪粗無術”、“頗肆抵忤,幾無君臣之分”。這一下,直接刺激了徐知誥最敏感的那根神經,武夫果然危險!褚仁規完全是自己作死。於是,徐知誥別有用心地讓陳覺牽頭調查,並最終賜死了褚仁規。

 “褚仁規被誣案”之所以被稱為“南唐第一冤案”,很大的原因就是其背後被雙重隱藏的政治陰謀,在老鬼徐知誥面前,陳覺只是個弟弟,而褚仁規則是不動政治的政治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