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519章 對遼“金融戰”(第2頁)

 開放農禁,還不是最瘋狂的,石敬瑭最瘋狂的、也是被世人詬病最多的一個舉措,是開放了“錢禁”,即允許民間私造貨幣。

 政府允許民間印假鈔……這是表象,也是被人們誤會最深的地方。

 “錢禁”開放了半年多,就被宣告作廢,重新禁止民間私鑄。這也是被後世學者當做有力證據的地方,批評石敬瑭不懂金融,亂搞一氣。

 沒那麼簡單。我們極有可能是冤枉他了。

 在前文講高駢搞崩潰西川經濟的時候,提到了“短陌錢”,繼而引申了部分金融學常識,例如“錢荒”。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快速運轉,“錢荒”是必然產生的結果,而“短陌錢”就等於朝廷以政府信用為抵押,發行“影子貨幣”,憑空創造了虛擬貨幣。

 隨著天福年間的經濟復甦,到了天福三年(938),“錢荒”的問題愈演愈烈。於此同時,契丹對後晉的經濟盤剝也加劇了這一金融困境。

 契丹在中原設置了“回圖務”,掌管契丹與中原的貿易,相當於今天的外貿部的駐外辦事處。在當時,外貿主要由政府牽頭,主要是在邊境地區,設置諸如“榷場”之類的特殊交易所,負責與外族貿易。

 外族使團通常會趕著牛羊駱駝,帶著外貿商品,在這類交易所中與中原商人進行貿易,特別是國家層面的大宗商品,中央政府以這種方式既能穩定物價,保護國內經濟秩序,又能控制戰略物資的流失,一舉多得。

 當契丹擁立石敬瑭建立後晉之後,這種局面發生了變化,主導權從中原王朝手中喪失,改由契丹人主導。

 契丹在中原境內設置回圖務,是對中原王朝的經濟侵略,嚴重影響了中原王朝的外匯管制,從而影響中原的金融秩序。使得中原成了契丹的經濟半殖民地。

 其負責官員名為“回圖使”,後晉建立之初,契丹任命喬榮為回圖使。喬榮原為河陽牙將,隨趙德鈞、趙延壽父子投降契丹。前文提到過的閩國貨物被後晉扣押,契丹無理干涉,命石敬瑭釋放閩國使節,被扣的貨物就由喬榮負責轉運到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