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368章 平荊戰爭(第2頁)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李嗣源震怒。

 有的史料記載說伐蜀期間,高季昌並未出兵,而戰後卻索要土地;另有史料記載說高季昌出兵了,但打敗了。無論哪種說法,反正對高季昌“寸功未立”的說法是異口同聲的。

 宰相豆盧革、韋說也一致贊成割地請求,李嗣源委曲求全,答應了高季昌割地請求。

 隨後,高季昌變本加厲,上疏請求中央朝廷不要委派刺史,而把夔、忠、萬等州的人事任命權完全交給自己,由他的兒子們充當各州刺史。

 從理論上講,節度使雖然是地方軍政一把手,但通常是隻負責行政、軍事和一部分司法、稅務(地稅),而人事任免、稅賦(國稅)等權力仍由中央朝廷直接掌控,至於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節度使也絕對無法任性,因為身邊還有節度副使、監軍宦官、推官、判官等官員分其權勢,而這些人也基本都是由中央調派。“節度使”的權限被大大壓縮。

 這是“節度使”制度設計之初的管控體系,再加上節度使的移鎮和部隊的輪調、換防制度,使得節度使不可能割據,更不可能威脅到中央。當然,這只是停留在理論上。

 通常情況下,如果特別強調“理論上……如何如何”,那麼實際情況就一定與之相反。

 關於唐末節度使的質變,我們毋庸贅述,制度的約束力與軍事實力成正比。

 比如荊南節度使高季昌,理論上,高季昌只對荊南地區擁有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李嗣源的,高季昌等諸藩只是幫天子守土而已,所以雖然夔、忠、萬等州劃歸荊南,但人事、稅收等權力還在中央手中。

 現在,高季昌的做法就是在對中央的底線瘋狂地試探,公然索要人事任免權,等同於宣告割據。

 李嗣源雖然要顧全大局、要委屈求全,但這是朝廷的底線,是任何一個哪怕再軟弱的中央朝廷都無法容忍的紅線!

 李嗣源沒有召集群臣商議,斬截地一口拒絕。並向夔、忠、萬等州派去刺史等官員,明確了中央的強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