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320章 前蜀尾聲(第2頁)

 後來,在“鎖峽英雄”張武的抵抗下,高季昌敗走。王成先密奏王宗壽不給鎧甲、消極對敵、借刀殺人、公報私仇的行徑。不料信使被王宗壽捕獲,於是,王宗壽以召開軍事會議為由,把王成先騙至忠州,然後將其殺害。

 2,忠臣義士

 蒲禹卿

 屢次勸諫王宗衍,以兩千字的上疏勸諫王宗衍北巡秦州,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韓昭就威脅要把他投入大獄。王宗衍東遷時,蒲禹卿也在“一行”之列,跟隨入洛。王宗衍在秦川驛被殺後,蒲禹卿悲痛大哭,在驛門上題詩云:

 “我王銜璧遂稱臣,何事全家並殺身?

 漢舍子嬰名尚在,魏封劉禪事猶新。

 非於大國渾無識,都是中原未有人。

 獨向長安盡惆悵,力微何路報君親。”

 題寫完畢,蒲禹卿把筆往地上一扔,甩袖離去,從此下落不明。我不希望他投崖赴水殉國,更希望他能隱居山林寺廟。

 馬全

 歷事王建、王宗衍父子兩朝,官至永平軍節度使兼侍中,也在“王宗衍一行”之列,王宗衍遭秦川驛之禍後,剩餘文武百官最終於6月抵達洛陽,後唐朝廷將他們全部赦免,並給予響應的官職,賞賜撫慰。自宰相王鍇以下,所有人都歡天喜地,謝恩不止,唯獨馬全仰天長嘆,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國亡至此,吾等臣子生不如死!於是絕食而死。

 牛希濟

 前蜀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王宗衍一行”之列。一日,當時的後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宣前蜀宰相王鍇、張格、庾傳素及翰林學士牛希濟等進殿,然後各賜一韻,命作七言律詩,主題是“蜀主降唐”。

 破鼓萬人捶,王鍇等人的詩作都是對舊主王宗衍的冷嘲熱諷,指責他僭越稱帝、荒淫無道……像一條條搖尾乞憐的舔狗,極盡全力舔菊後唐。

 唯有牛希濟沒有誹謗舊主,只說是前蜀氣數已盡,天命所歸而已。

 詩的末尾雲:

 “古往今來亦如此,幾曾歡笑幾潸然。”

 細細品讀,不僅沒有詬罵王宗衍,反而有勸諫當今聖上的意思,似有一種“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韻味。

 明宗李嗣源對牛希濟不辱舊主的忠義氣節深表讚賞,誇他是世所罕見的忠孝之士,即刻拜為雍州節度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