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174章 江淮烽火(第2頁)

 這時候,宦官韓全誨已經迫帝西遷,朱溫威震關中。鳳翔方面派來江淮特別調解員(江淮宣諭使)李儼,向楊行密宣讀聖旨。

 李儼的父親張老爺子可了不得,他老人家是前宰相——張浚。昭宗賜之國姓,故而姓李,跟倫理哏沒關係。自宦官劉季述發動“少陽院政變”以來,張浚就傾向於宦官集團,他的兒子甘做閹黨說客,也不足為奇。

 詔:任命楊行密為正東方面軍總司令(東面行營都統),加使相銜兒,封吳王,令討朱溫;任命朱瑾為青州平盧節度使;任命馮弘鐸為徐州武寧節度使;任命朱延壽為蔡州奉國軍節度使;加授潭州武安節度使馬殷宰相銜兒(同平章事)。

 然後宣佈,作為總司令的楊行密,有權代表皇帝對有功將士進行人事任免,只要事後向朝廷報備即可。

 乍一看,出手闊綽;細一瞧,惠而不費。

 給楊行密的,全是虛銜,毫無實質的實惠可言。再看其餘人等,更是慷他人之慨,簡直不忍細看:青州平盧節度使是王師範,徐州武寧軍和蔡州奉國軍也在朱溫的控制之下

 ,所以朱瑾、馮弘鐸、朱延壽領的都是空頭支票。您直接任命他們當汴州宣武軍節度使豈不更香?

 而至於准予楊行密行使皇帝之權,進行人事任免,這也早就是有實無名的既成事實。別說楊行密,天下藩鎮誰不如此?某軍閥“表奏”某某為某節度使、留後,隨後皇帝敕令制書走過過場。

 即便如此,楊行密還是樂得其所的,畢竟向北開疆拓土的行為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名正言順。

 於是,楊行密主動釋放了顧全武,向錢鏐示好,緩和矛盾。

 錢鏐大喜,作為回應,釋放了淮南義士秦裴。江淮雙雄又一次化干戈為玉帛。

 楊行密北上之前,還要解決一個算不上內部矛盾的內部矛盾——昇州馮弘鐸。

 馮弘鐸最早效力于徐州時溥,後來受到猜忌,逃到江淮地區,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終在昇州站穩腳跟,被任命為昇州刺史。

 雖然只是一介小小的刺史,但馮弘鐸擅長水戰,手中更是握有一支龐大的水面部隊,號稱樓船千餘艘,不容小覷。

 昇州(今江蘇省南京市),位於長江下游,夾在揚州和宣州之間,嵌在楊行密的勢力腹地。馮弘鐸仗恃自己的無敵艦隊,始終不願臣服於楊行密。

 楊行密非常想拔掉這根肉中刺。

 楊行密的愛將田頵,重金聘用了給馮弘鐸造船的工匠,給自己建造普通的戰艦。工匠搖搖頭,苦笑道:“馮大帥派人到很遠的地方,重金購買了最結實的木材,所以他的艦船堅固耐用,而您這兒根本沒有這種木頭。”

 田頵微微一笑,“一次就好。”

 田頵的水面軍備競賽引起了馮弘鐸的警覺,料定田頵此舉必定是針對自己,其部將建議先發制人,馮弘鐸也正有此意,於是率領無敵艦隊逆長江而上,對外宣稱是進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實際的目標是田頵所在的宣州。

 楊行密派使節勸阻調停,馮弘鐸置之不理。

 雙方在宣州西南的葛山附近相遇。對於這場戰鬥,相關史料非常缺乏,只是一筆帶過,說田頵大破馮弘鐸的無敵艦隊。

 隻言片語之間,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顯然,田頵應該是發動了類似於“自殺式攻擊”的手段,很可能是通過火攻。因為田頵對新建的船隻並無苛刻的質量要求,明確告訴工匠,做成一次性的就行,不求持久耐用。

 大戰的預設戰場也不是長江干流水面,而是一個在葛山附近的支流,依山傍水,可以想見,這裡河道複雜,應該不利於大船周旋。派出填滿燃料的小船,靠近、衝撞樓船艦隊,然後放火焚燒,應該會取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