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2章 寄人籬下(第2頁)

 既然宋太祖已經讓史官編修了前朝史書,歐陽修為何還要來個“歐陽修版”的同時期史書呢?

 《五代史記序》中給出了答案:“史官秉筆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無窮,道學不足以繼述作……廬陵歐陽公,慨然以自任,蓋潛心累年而後成書,其事蹟實錄,詳於舊記,而褒貶義例,仰師《春秋》……”

 修爺直言不諱,爺我就是看不上史官們的成果,於是另起爐灶。我修爺“唐宋八大家”之一,服你們?哼哼,姥——姥!

 修爺刪除了大量史料,人為地造成了歷史空白。也因此飽受古今學者的詬病。但修爺就是這麼任性。

 同時毫不避諱自己使用了春秋筆法,融入了自己的價值評判體系和道德行為準則,在史料中加入了主觀的抑揚褒貶。在這一點上,修爺將他的書生意氣展現的淋漓盡致,對於那些破壞綱常禮教的壞人恨之入骨,痛斥這一時期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黑暗時代。

 所以《舊五代史》開篇即以“帝”稱呼朱溫,如上文“帝既壯”;而《新五代史》則直呼其名,如“溫尤兇悍”。

 因為朱溫弒殺了兩任唐朝皇帝,如此大逆不道,是惹毛歐陽修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很多學者對《新五代史》的立場提出了質疑,並指摘其某些記載恐怕有失公允。

 然而有意思的是,《舊五代史》把大部分地方割據政權(“十國”)中的“開國君主”們,載入“僣偽列傳”,而修爺在《新五代史》中卻把他們列為“世家”。憤世嫉俗的修爺難道在行為準則上搞雙重標準?修爺就是這麼任性。

 兩本史書都是記載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也同在“二十四史”之列。還有其他史書也對這一時期有所記載,其中內容略有不同,也有的自相矛盾。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本書不會迷信一家之言,會盡量結合多方面的史料,進行合理的推敲,儘量還原真實的歷史。

 幼年時期的朱溫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沒有表現出出眾的才華,他與其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問題少年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