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82章 紅頂商人(第2頁)

 錢弘佐命水丘昭券掛帥,紅頂商人程昭悅掌管後勤,宰相元德昭為軍師,以大將張筠、趙承泰為統軍使,率軍三萬,水陸並進,軍援福州。

 於是就上演了前文閩國專題中提到的“白蝦浦之戰”。

 南唐早就做好了抵禦吳越國武裝干涉的準備,在福州沿海各處適合登陸的地點都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重兵佈防,而只有福州南面的白蝦浦防守較為鬆懈。這不是南唐的疏忽,因為白蝦浦的自然條件並不利於登陸作戰,灘頭是一大片泥濘的灘塗沼澤,如果敵人選擇在此登陸,無異於自尋死路,成為守軍射手的活靶子。

 吳越國軍隊最終選擇了在白蝦浦碰運氣,因為吳越國的地面部隊已經進入福州城協防,但反攻失利,被南唐軍隊壓縮進內城,內外聯繫被切斷;如果吳越國的水面部隊不能及時撕開缺口,那麼南唐很有可能會把吳越國地面部隊連同李仁達一起包了餃子。

 對於這次登陸,吳越國做了一定的準備工作,用竹筏充當登陸艇,應對灘塗沼澤,然而效果並不理想,被南唐守軍的超飽和式火力覆蓋所逼退。

 此時,吳越國水師焦急地徘徊

在近海,進退兩難,似乎又要複製幾年前的建州之戰,告慰抑鬱而死的仰仁詮同志。

 南唐軍中有位閩國降將,名叫孟堅,他將吳越國援軍的處境看得十分通透,一語道破天機:福州孤城,彈盡糧絕,海上吳越援軍力不從心、進退兩難,只需用強弓硬弩守住白蝦浦,牽制住海上,福州城旦夕可破。

 然而南唐主帥馮延魯卻下達了一條匪夷所思的命令:守軍撤出白蝦浦,任由吳越水師登陸。

 正是這條命令,讓吳越國援軍上演絕境反殺,實現逆風翻盤,而原本穩操勝券的南唐軍隊則一潰千里,國力大傷,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被大宋吞併。主流歷史觀點一致認為這一戰才是南唐的“滅國之戰”,南唐亡於李煜,而罪在馮延魯的白蝦浦。

 馮延魯為什麼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有人說是因為孟堅多嘴,大領導馮延魯不願被一位降將搶風頭,既然勝券在握,那麼馮延魯自然是想怎麼浪就怎麼浪,浪裡個浪;有人認為馮延魯不會打仗,連“擊賊半渡”都不懂,簡直就是軍事白痴……

 在南唐專題時,我們已經對“四凶五鬼”之一的馮延魯以及當時的南唐政治環境有所瞭解,馮延魯的做法雖然導致了非常慘痛的失敗,但不吹不黑,稍作分析,便知馮延魯為何下此命令,甚至可以說馮延魯完全有大勝的可能:

 孟堅的主張是非常傳統的老套路,一個字——拖。把城池團團圍住,內外隔絕,圍點打援,等到城中糧草斷絕,即可宣告獲勝。這樣做的好處是傷亡率低,成功率高,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成本,動輒三、五月,而且時間成本的背後是巨大的物資成本,幾十萬大軍、幾個月的人吃馬嚼,花錢跟尿褲似的。

 小結一下,這種套路的優點:安全;缺點:燒錢、費時間。

 與之相對的另一種攻城辦法,是更為熱血的攻堅戰,洞屋、雲梯、挖地道……所謂百道攻城。死傷大,但節省時間。

 命是自己的,錢是國家的。

 廣大將士們都喜歡使用傳統消耗戰的老套路,大家圍個圈,丟呀丟呀丟手絹,等個半年一兩年,然後領賞領錢領錢錢。什麼,強攻?傷亡率90%+,你認為你會是那10%嗎?一次是,兩次是,你敢保證次次都是?

 屁股決定腦袋,作為一軍統帥的馮延魯,他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你笑他不懂軍事,他笑你不懂政治;你笑他不懂政治,他笑你不懂南唐。

 馮延魯的主張就是速戰速決,欲畢其功於一役。他說福州城之所以還在負隅頑抗,就是因為海上的這支援軍,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只要我們能將這支援軍擊潰,福州自然會在絕望中投降。怎麼才能擊潰他們呢?那就只能放他們上岸,然後一舉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