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48章 長江後浪拍前浪(第2頁)

 徐游來頭不小,他原名徐景遊,他的父親是徐知誨,他的爺爺是徐溫。他是徐溫的親孫子。

 徐溫死後,在徐知誥與徐知詢的奪權鬥爭中,徐知誨站隊徐知誥,自願為徐知誥充當臥底,將徐知詢的虛實盡洩之,為徐知誥立下了汗馬功勞。徐知誥奪權後,厚待徐知誨一家。儘管徐知誥稱帝后改姓“李”,但徐知誨及其子嗣仍被視為宗室,論輩分,徐遊是李煜的叔叔,徐皇叔。

 徐遊貴為皇族宗室,頗好文學,常與當時的文化大v、網紅學者談笑風生,在南唐文化圈裡頗有一席之地。李璟在位時設置清暉殿,首批清暉殿直學士就是徐遊和張洎;李煜襲位後,非常欣賞這位皇叔的文采,叔侄二人常在宴會上賦詩填詞以助酒興,能與李煜成為詩友、詞友,並獲得李煜的賞識,足見徐遊文學功底之深厚紮實。

 出身宗室貴胄,又在文學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所以徐遊才被李煜欽點為這場爭執的最終裁決人。徐遊當然知道徐鉉的方案更靠譜,但潘佑當時正如日中天,是李煜身邊的心腹寵臣,於是徐遊毫不猶豫地站隊潘佑。就像他爹當年站隊徐知誥一樣,很會見風使舵。

 李煜在清暉殿後建澄心堂,成為“朝廷內地”,是南唐心臟中的心臟,朝廷中的朝廷,是南唐真正的權力核心,而執掌澄心堂的,就是徐遊和他哥哥徐遼。為了鞏固自身權力,兄弟二人還以自己的子侄——徐元瑀等人為員外郎,把澄心堂辦成了家族企業。

 這就解釋了前文的一個伏筆,徐元瑀、徐元機、徐元樞兄弟為何能切斷南唐朝廷與外界的聯繫,把李煜蒙在鼓中,這就是原因。徐元瑀等人論起來是李煜的堂兄弟。

 李璟在位時,就比較寵信佛教,但他還算有節制,李煜襲位後,徐遊就挖空心思地投其所好,將大量的財政收入都浪費在齋僧佈道方面,給國家財政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巨大缺口。

 在與小周後婚禮當天,李煜當場大撒幣:

 “李唐撒帳錢,其文曰:長命富貴、金玉滿堂。又有忠孝傳家、五男二女、天下太平、封侯拜相之類。”

 也就是古錢幣收藏愛好者口中的“花錢”。

 李煜是著名的“二代氣息”頗重的文藝青年,喜歡藝術,崇尚奢侈,他的這場婚禮自然不用多說,必定奢華非凡,有個細節可以側面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