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90章 滅唐(第2頁)

 錢弘倧時,先以吳程判西府院事,西府即杭州,吳程的這個任命相當於開封府尹,首都市長,很快又拜為丞相。“福州事變”鮑修讓誅殺福州李仁達後,錢弘倧任命吳程為福州威武軍節度使。吳程達成了“出將入相”人臣頂級成就。

 “二次福州戰役”時,南唐先鋒軍在福州外圍擊潰吳越國守軍,使得吳越駐軍人心惶惶,吳程向諸軍“密示方略”,遂取得大勝,生擒查文徽。戰後,錢弘俶以錢弘儇知福州,吳程則被召回杭州,二次拜相,不久之後又兼掌屯田、榷酤等經濟命脈。

 看得出來,元德昭和吳程這兩位丞相都具備突出的個人能力,有著豐富的從政經驗,其含金量有目共睹;相比較而言,元德昭更傾向於文,而吳程則偏於武;在君臣關係方面,二人都獲得了錢弘俶的尊敬和信任,而吳程更有“皇親國戚”的身份,是錢弘俶的姑父。

 在是否奉周詔而出兵伐唐的議題上,兩位丞相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當時,吳程的副手——營田副使陳滿,向吳程獻計獻策,說周師大舉南征,南唐舉國驚擾,國防力量基本都調往了北線以抵禦周師,東面的常州空虛,此乃天賜良機,不取不舒服斯基!

 吳程深以為然,於是奏報錢弘俶,主張立即出兵常州,為吳越國開疆拓土。

 而元德昭卻予以反對,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是老生常談的唇亡齒寒。從政治層面上看,南唐表面上是吳越國的勁敵,實際卻是吳越國存在的根基,正因南唐強大且與中原勢不兩立,中原王朝才會對吳越國勾三搭四,一旦南唐滅亡或服軟,那麼吳越國將立刻暴露在大國的威脅之下,危如累卵。

 其二是不可輕敵。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唐雖在兩次福州戰役後疲態盡顯,但它畢竟是南中國第一大國,傲視南方諸藩數十年,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且我國與之相愛相殺多年,南唐軍隊的戰鬥力不用多說,我們究竟有多大把握將其滅掉,想必諸君冷靜下來就會謹慎了。


 其三是不能過分信任和依賴中原。諸將之所以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無非是認為中原王朝勢如破竹,南唐朝不保夕,咱們趁火打劫、撿便宜。難道中原大國會為我們火中取栗?只怕我們一旦出兵,深入敵境,而中原大國卻突然徘徊不進,反讓我們為它火中取栗,我們進退兩難而不得不與南唐拼個兩敗俱傷,那時候中原坐收漁利,亦或者中原發生重大變故而不得不撤兵,我們也將被迫獨自面對南唐主力,到時候咋辦?

 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字:反對出兵。

 錢弘俶有些猶豫了。

 吳程怒了,說腐儒只會紙上談兵而不懂隨機應變。史書說吳程最終用一句“機不可失”勸服了錢弘俶,使得錢弘俶最終敲定了出兵伐唐的計劃。

 實際上,吳程勝在洞察人心方面。

 如果不出兵的話,該如何回覆柴榮?

 “尊奉中原”是錢鏐定下的基本國策,吳越國自錢鏐時期就堅定地維護中原王朝,而如果此刻拒詔,那麼錢氏集團數十年打造的乖寶寶人設就將崩塌,政治上的努力前功盡棄,還會因此得罪中原,給中原送去討伐吳越國的藉口,為吳越國招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