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54章 燭影斧聲(第2頁)

 派子侄或女婿來告急,如同十萬火急的雞毛信,說明北漢真的朝不保夕了,乞求遼國增大援晉力度。

 北伐從未如此絲滑順暢,攻克太原,指日可待。然而正當宋軍前線將士摩拳擦掌的時候,後方突然傳來噩耗:皇帝駕崩!

 皇弟、晉王趙光義登基,隨後便召還諸軍,太祖的“三徵北漢”就此戛然而止,功虧一簣。

 宋朝的這次皇位交接為歷史留下了一個千古謎案,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這便是“燭影斧聲”,又稱“燭影謀篡”。

 在趙匡胤突然去世這件事上,正史的記載清晰而明確,只有一句話: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清晰但不清楚,字數太少,信息量太大,於是在野史中就逐漸出現了“燭影斧聲”的說法,後世的人們也更加傾向於太宗弒君之說,斷定趙光義必定是弒兄奪權。

 首先來看人們的懷疑趙光義弒兄奪權的理由。

 其一是趙匡胤駕崩得太突然、太年輕,年僅五十歲,而趙匡胤出身行伍,曾是一員陣前大將,體格健碩,好端端的怎麼就暴病身亡了呢?

 其二是趙匡胤當時有兩位兒子在世,分別是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都已經是成年人,趙德昭已近而立之年,為什麼不是兒子繼承皇位呢?

 其三是擁有皇位繼承權的人相繼離奇去世。趙匡胤的另一個弟弟趙光美,被人指控意圖謀反,被貶官外放,最終驚悸而死,年僅38歲;趙德昭被趙光義罵死,時年33歲;趙德芳同樣是突然暴病身亡,年僅22歲。所以趙光義日後就無法把皇位傳給弟弟或者趙匡胤的兒子,而只能含淚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這三個原因是無可爭議的客

觀事實,也是太宗弒兄奪權陰謀論的底層邏輯。在此基礎之上,人們開始捕風捉影,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編織出廣為流傳的“燭影斧聲”。

 其次需要強調的是,“燭影斧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裡經過了多次的演化和改良。

 據權威史籍記載,976年10月初,趙匡胤突然“不豫”,然後在10月19日這天派心腹宦官王繼恩在建隆觀設黃籙齋,當天傍晚緊急召見趙光義入宮議事,入夜後趙光義離開,深夜四鼓,趙匡胤駕崩。

 宋皇后急命宦官王繼恩召趙德芳入宮。不料,王繼恩出賣了宋皇后母子,他沒有去找趙德芳,而是徑直來到晉王府,召趙光義入宮。趙光義狐疑不定,不敢入宮,在王繼恩的一再催促之下才勉強入宮。

 當聽說王繼恩帶人入宮,坐臥不安的宋皇后迫不及待地迎出門來,“德芳來啦?”只聽王繼恩回覆道:“晉王來了。”話音未落,宋皇后就看見了王繼恩身後的趙光義,錯愕中,宋皇后哭道:“我們母子的性命就交在官家手中了。”趙光義也哭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注意,“官家”是后妃對皇上的稱呼。也就是說,在見到趙光義的那一刻,宋皇后就篤定趙光義要柩前即位了。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小細節,稍後展開。

 天亮後,趙光義宣佈即皇帝位,歷史進入到了太宗朝。

 以上是司馬光的版本,雖然比更加詳實,但在關鍵的問題上——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麼——還是太過簡短。於是,在過了一百多年之後,終於有當事人回憶起了當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