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29章 劫後餘生(第2頁)

 柴榮在攻克楚州後,選擇了屠城洩憤,放火焚城,把這塊兒硬骨頭徹底夷為平地。

 2月,柴榮率主力部隊從楚州南下,雄州刺史易文贇不戰而降;西線的舒州也被大將王審琦攻克。

 李璟的幻想破滅了。

 3月1日,李璟再改元“交泰”,也許是希望否極泰來吧。隨後派高級使團渡江求和,並很快與柴榮達成停火協議,“三徵淮南”結束。

 停火協議的大體內容就是南唐稱藩於後周,李璟削去帝號,改稱“唐國主”,割讓江北全境等等。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正式協議於5月開始生效。按照約定,李璟奉大周正朔,使用後周年號“顯德”。在公元958年,南唐先後使用了4種紀年方式:保大十六年,中興元年,交泰元年,顯德五年。

 此一戰對南唐造成了全方位的致命打擊。

 比如經濟。

 三年的戰火使得南唐入不敷出,而停戰的代價之一又是割讓江北全境,糧食產區和手工業重鎮幾乎全部喪失,除此之外,高額的戰爭賠款和無止境地進貢更讓南唐雪上加霜。

 據記載,戰後的第二年,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建立大宋,3月,南唐及時進貢兩萬匹絹、一萬兩白銀賀即位;7月,又進貢五百兩金器、三千兩銀器、一千匹羅、五千匹絹,外加乘輿服飾等。趙匡胤平定潞州、揚州叛亂等,南唐同樣要進貢賀喜。

 在戰爭期間,南唐的經濟就已經發生嚴重的危機,為了應對這次危機,鍾謨建議鑄大錢,韓熙載建議鑄鐵錢。在出現錢荒的時候,官府就要在錢幣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把更大的面值賦予在更輕薄、更廉價的錢幣上,與此同時,民間也出現大量的盜鑄、私鑄,也就是造假幣,給國民經濟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就像今天漂亮國的量化寬鬆政策,簡單說就是印鈔機開足馬力大撒幣。但是經濟低靡的原因是工業空心化、產能不足、供需關係失衡、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等等,增發貨幣只能解一時之急,卻不能救一世之困,單純地依靠增發貨幣如同飲鴆止渴,不僅挽救不了經濟,反而會引起惡性通貨膨脹,進一步加重危機。

 李璟一開始也是反對鑄大錢、鑄鐵錢的,但當戰爭結束後,面對幾乎崩潰的國民經濟,李璟也只能選擇妥協,死馬也當活馬醫吧。959年,南唐開始鑄大錢“永通泉寶”,以一當十,即錢幣收藏愛好者口中的“折十錢”、“當十錢”,又鑄五種面值的“唐國通寶”錢,同時還鑄鐵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