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99章 閩南納土


    【閩南納土】

    太平興國三年(978)4月25日,陳洪進上表獻出所轄閩南之漳、泉二州,大宋共得二州、十四縣、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戶、以及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兵。

    趙光義「嘉納之」,即刻授予陳洪進徐州武寧軍節度使(遙領,留汴京)、同平章事、封杞國公,後改封岐國公;諸子亦有封賞,皆以近郡優賜之。

    在陳洪進割據之初,他的首席謀士——掌書記徐昌嗣就勸他納土歸降,陳洪進當時非常不悅,想殺了他。徐昌嗣得到消息後,急忙逃走,輾轉到了汴州。

    當時在陳洪進看來,徐昌嗣就是一個賣主求榮、吃裡扒外的「精宋」叛徒、閩女幹,陳洪進對他是恨之入骨的。這種態度一直持續到大宋滅南唐,史籍說當南唐被大宋收復後,陳洪進才恍然大悟,終於知道徐昌嗣眼光長遠且對自己是一片忠心。

    南唐覆滅之後,陳洪進的左右近臣就不斷勸他納土歸宋。比如陳應功、陳齊鶻、劉昌言等。

    陳應功,莆田人,自幼便以忠義自詡,也是遠近聞名的一條好漢,當宋太宗即位後,陳應功面見陳洪進,對他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如今大宋順天應人,巴拉巴拉(條陳古今天下分合之由,備述天命人心歸屬之意)。陳洪進洗耳恭聽(傾耳聽之),遂馬不停蹄地向汴州覲見,即前文提到的,不等降下詔書便自行上路。

    然而陳應功最被後人稱頌和紀念的,並非是勸陳洪進納土,而是他意外發明的「曬鹽法」。之前鹽農們普遍使用「煮鹽法」,成本較高且操作不便,某日,陳應功研墨的時候,身邊沒有淡水,就順手舀了點兒海水,等墨幹之後,陳應功發現硯臺上有白色結晶,在好奇心的趨勢下,捏進嘴裡品嚐了一下,「純!」味道與食鹽無異,於是陳應功頓悟了,就帶領鄉民在海邊開挖了一個個鹽田,把海水引進來,讓太陽暴曬,然後就得到了天然海鹽。

    這種節省成本、操作簡單、效率高的曬鹽法很快就在莆田廣為流傳,繼而是全閩,後來推廣到全國,再後來是全世界。現在,全世界人民還要感謝陳應功的這項發明。

    後人尊陳應功為「鹽神」、「鹽聖」,所有從事跟鹽有關的生意人都該供其為祖師爺。很不幸的是在歸宋不久之後,陳應功奉命討伐一夥強盜,行動中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