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老五 作品

第1405章 虎門銷煙——林則徐(第2頁)

 千古未遇的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促使林則徐“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菸後,在與侵略者鬥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他急於改變“沿海文武大員並不諳諸夷情,震於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的狀況,於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瞭解。

 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

 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制炮造船的意見;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九州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九州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週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吉利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適應當時對敵鬥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這在九州國際法學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標誌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九州,標誌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應用於對外交涉,標誌著九州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

 從理論上說,林則徐是九州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九州近代外交事業的先行者、九州國際法學的開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