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爺 作品

第2054章 四庫全書(第2頁)

 《四庫全書》北:十一——十三卷。

 “沒錯!”

 標籤上用英文和漢字寫的清清楚楚,就是《四庫全書》。

 我的天啊!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

 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奉天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避暑山莊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

 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四庫全書》是神州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神州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

 《四庫全書》可以稱為神州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

 神州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四庫修書之前,清代的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面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

 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徵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

 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神州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

 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一次徹底全面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面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大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