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心空望 作品

第230章 凱瑟克家族的決斷(第2頁)

 前任怡和主席亨利·凱瑟克接過自己弟弟西門的話茬,沉聲道:

 “我完全贊同西門的看法,我們現在完全是作繭自縛,本來以後怡和和置地“連環船”結構穩如泰山,但想不到怡和也受到了不小的牽連。

 僅僅是每年因置地物業所產生的非經營虧損,就已經是一筆令人咋舌的鉅額數字。

 這種局面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紐壁堅和鮑國富必須要為此負責。”

 1980年,在置地與包船王之間爆發的關於九龍倉的收購戰中,置地地產為了保衛自身的控制權,不得不採取“斷臂求生”的策略,果斷拋售九龍倉所有的股票,成功套現了十幾億港幣。

 這一決策不僅為置地地產贏得了喘息之機,更為其後續的部署提供了資金支持。

 怡和主席紐壁堅在事後對九龍倉的失守進行了自我辯護。

 他感慨道:“香江整個形勢都變了,從七十年代開始,華商的實力就日益壯大,如同一隻嗷嗷待哺的幼虎逐漸成長為兇猛的成年虎。這就像米國戰後扶持島國,某天突然發現懷中的嬰兒已長成吃人的猛虎。”

 他進一步解釋道:“人們總是過分關注九龍倉的得失,卻忽略了對手的強大。當胳膊被老虎咬住,無論怎麼掙扎,都難免受傷或被咬斷。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放棄已經失去的,全力保全剩下的。”

 在此之後,紐壁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衛怡和的利益。

 他通過精巧的佈局,使怡和控股持有置地40%的股權,而置地又持有怡和40%的股權,雙方形成了一種“連環船”的互控結構。

 這種結構使得雙方的控制權變得堅如磐石,難以撼動。

 同時,在怡和的大力推動下,香江政府儘管面臨眾多反對聲音,仍然修改了關於控制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