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通政司的上書(第2頁)

 沒有辦法,朝廷也只能養著這些吐司,甚至分配給這裡進士的名額,都不用參加考試,都是由各地的吐司大家族瓜分。

 這裡說過分一點,就是國中之國。

 雖然這裡的地方情況十分的混亂,但是朝廷也來不及管,最重要的是管不過來,因為這裡簡直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沒有戰略意義,沒有經濟意義,甚至都沒有百姓在這裡生活,如果要大力的整治這些地區,就是吃力不討好,大明哪來的銀子管這種地方?

 韓立自然也不會閒著,自從他當官之後,也願意為百姓做一些事。他認為,這種空印表會給朝廷造成巨大的貪汙隱患,當即決定揭發這件事情。

 根據他和張五哥的對話,朝廷各級地方政府都知道這件事,甚至是中央的人也選擇了默認。

 如果他寫上一道奏摺,恐怕根本就交不上去,甚至如同一粒沙子投入大海之中,不會翻出任何的浪花,只能使用特殊的手段。

 通證司,這個機構是用來收集各地民情的,百姓可以將書信交到這裡,然後有的便會被送到皇帝的桌前。

 這是底層人員唯一可以將,心意得期盼表達給皇帝的圖景。

 韓立好心寫上了一個陳情表送到了通政司,通政司的人將收到的表奏繼續層層上傳,直到應天府的通鎮司將奏表交給了太監,太監又交給了貼身朱元璋太監王景弘。

 當朱元璋看到龍案之上的空印表事件之後,勃然大怒,直接將朱林和朱標叫到了奉天殿之中。

 “父皇啊,不知道哪個不長眼的,又惹您生氣了,只要您一句話,兒臣馬上讓他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上。”

 “看看這個奏表上寫了什麼吧。”

 朱元璋說完之後,朱標急忙的上前將奏表取了下來,一看之後不由得大為驚訝,朱林一看心中也不由得咯噔一下。

 “真的是好大的膽子,底下的官員居然敢做這樣的事情,老五,你是幹什麼吃的?戶部和稅部都是你負責掌管的,難道你就沒有什麼要給我解釋的嗎?”

 朱林直接跪在地上。

 “父皇,兒臣知道這件事,只是我故意沒有上報罷了,而且這些事情都是我默認的。”

 “混賬你好大的膽子。”

 朱元璋憤怒到極點,直接拿起旁邊的幾個奏本,劈頭蓋臉的砸在了朱林的臉上,他對朱林有多信任,此刻便有多生氣。

 “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麼?我把這麼重要的部門交給你掌管,你就如此的欺上瞞下。”

 “父皇啊,這奏表上只是說了官員攜帶空印表,來到應天之後,對仗之後便重新填報,這只不過是為了方便辦事啊。”

 “那如果有人用印表胡亂填報,或者是剋扣截留呢?”

 “這相當於什麼?如果我一道聖旨上面加蓋了玉璽,然後將這個聖旨交給任何一個人,一個人想在聖旨上寫什麼就寫什麼的話,這是多麼令人害怕的事情。”

 朱林沒有想到,這件事情還是東窗事發了,他早知道空印案的存在,但是沒有出手干預。

 空印案,一個並非清晰的案件,因為這個案件記錄的很少,史書上也有兩種猜測,第一種猜測是發生在洪武九年,第二種猜測是發生在洪武十三年,到洪武十五年之間。

 至於這場案件之中被牽連了多少人,也是一個未知,有的說是幾千人,也有的說被牽連了上萬人。

 因為空印案的本質並不清晰,空的稅表確實可以用於造假,但是總不可能全國各地都在造假吧。

 說白了就是官員想要圖一個省事,而省略了必有的流程,原本的歷史中,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勃然大怒,然後準備殺一儆百。

 朱元璋的性格便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他雖然不能證明官員利用空稅表貪汙,也同樣不能證明官員一定清白,既然有貪汙的可能,那就要把這條道路堵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明有一千多個州縣,說白了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如果有一個人敢於用這種方式貪汙,而他又沒有遏制的話,那麼馬上便會傳染開來,最後波及全國。

 因為有一個詞叫影響,朱元璋是皇帝,他必須考慮影響,這一千多個官員之中,如果有那麼一兩個貪汙,而因為在這件事情的廕庇之下,沒有被察覺,沒有被發現。

 他們的事情很快就會傳開,貪汙是最猛烈的瘟疫,一旦出現便會迅速的擴散腐蝕整體。

 原本的朱元璋在得知了這個事情,擺在他的面前,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便是繼續默認這種事情的存在,而他大力整治貪腐的政策,可能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或者需要重新增設新的機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對這些人進行監察。

 沒有被監管和督察的權力,便是最鋒利的屠刀,沒有被制約的權力,便是最恐怖的毒藥。

 要麼將這些人全殺了,一了百了,要麼便新設一個機構來對這項政策進行督查,督查的人依舊可能會貪汙,懷疑鏈的產生和邏輯閉環是不可避免的。

 殺人永遠是最直接最了當的方式,所以朱元璋選擇了殺人空印案所涉及的州縣官府反掌印官員,盡被屠殺。

 什麼是掌印官員,便是地方上機構的一把手,所有人都想要真一把手,沒想到變成了催命符,反而是副手顫顫巍巍的躲過了一劫。

 “可是父皇,這種辦法確實可以增加朝廷的效率,地方上的官員可以快速的上奏,中央的官員也可以快速的審核。”

 “一旦沒有這些空印表,那麼地方上的賬目一旦出現一點的錯漏,無法對賬,那他們就要重新返回,一來一回便是半年的時間,如此的積壓,朝廷還運不運行了?”

 “如果發現貪汙,懲治就是,而且我已經派發了養廉銀,貪汙的情形已經降低了很多,您說的事情也對,但不能因噎廢食啊,我之所以沒有上報,也是因為拿不定主意。”

 “因為沒有好的辦法來代替空印表的出現,攜帶空運表,他們也是被逼無奈,除非您允許賬目有誤差,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您允許有偏差,又是開闢了新的貪汙大門?這個偏差的幅度是多少?而又如何控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