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2頁)

 對於孫承宗的回答,崇禎只是點了點頭,又看向戶部尚書郭允厚。

 “郭愛卿,朕問你,假如未來有天災,有超過一千萬百姓受災,持續一年,朝廷該怎麼處理?”

 “該……”

 郭允厚出班後,張了張嘴,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一千萬百姓,按照一天半斤糧食,一天就需要五百萬斤,一年就需要1200萬石,而大明一年的田賦才2300-2600萬石。

 這還只是考慮需要的糧食,再考慮運輸的需要和折損,那就還要加上三成。

 賑災固然可以,但大明的兩百多萬軍隊怎麼養活?

 民間倒不是沒有糧食,大明良田850萬頃,每畝按兩石半算,每年能產出21.25億石,大明不足兩億百姓,足夠養活了。

 之所以百姓吃不飽,那是因為土地都掌控在士紳商人手中,士紳有糧。

 朝廷的糧食不夠可以到民間買,可動則數百萬兩白銀,朝廷能拿的出來嗎?

 借糧、強徵、抄家?先不說能不能,就算是能,那不是逼著士紳造反嗎?

 所以,怎麼看這個問題都是無解的。

 “陛下,臣認為,朝廷只能救活一半的人口,餘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郭允厚說完,整個人臉上滿是悲慼之色。

 作為大明的戶部尚書,掌控著大明的土地、糧食、錢財等等,卻無法讓百姓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