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90章 包子再生產

春耕前大隊又添置了四頭牛。

 又是萬能的徐老三派人給送過來的,當然是李劍垚空間裡的牛,轉一手。

 平均每頭牛價值350塊左右。

 先是在公社給牛做了登記,辦了牛“身份證”,這個年代的耕牛都是有身份的,徐老三門路多,直接開了北邊寧縣的的賣牛憑證,也就幾包、幾瓶酒的事兒,這樣來源上就正常了。

 寧縣距離草原更近,買牛還是很容易的,要是本縣就很少有賣的了。

 這其中一頭公牛,另外三頭牛都是母牛,不買也不行了,大隊裡原來只有11頭牛,兩頭母牛年齡也大了,也不生小牛犢了。

 剩下的都是邙子,再不補充一下牛的種群,再過個三年兩年的牛最少要減少三分之一。

 之前這些牛也是村裡人一點點攢出來的,現在想攢也比較費勁,都不會賣勞動力。

 不能幹活的牛經過公社的同意才能被屠宰,比如摔斷了腿、年齡大了,一般十歲以上的牛就幹不動活兒,等待它的命運基本就是變成牛肉。

 這樣全大隊的牛加起來有15頭了,牛棚裡有了新牛,社員們心情非常的不錯,就差給牛帶大紅花了。

 為什麼非要有牛?

 平地上,可以通過拖拉機來完成作業。但是坡地就不行了,還有邊邊角角的地塊,牛也是比較合適的。

 相比於馬,牛的脾氣更好一點,也好養活,耕起地來,一點也不比馬慢,耐力還好。

 馬耕上一畝地就要休息一陣子,耐力不足,嬌貴。

 至於騾子,一個是沒有,另外就是不能生育,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總之,要是單純的指望人力去完成2000多畝地的耕作,沒有牲畜、沒有機械人是非常的遭罪的。

 牲口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糞便可以做肥料,周邊沒有大城,想多搞點人糞都沒機會。

 在沒有那麼多的雞之前都是自家的肥料、再加上豬糞還有牛棚、馬圈裡的那些糞便做肥料。

 春耕的時候撒上薄薄的一層,比沒有強點,但不多。

 今年有雞糞、豬糞、牛馬糞還有人糞,堆肥的數量要比往年多了許多,大部分粉料優先用於蔬菜種植,然後是小麥、最後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