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130章 劉和運糧至長安(第3頁)

 劉和呵呵回道:既如此,那汝二人便隨和,一起回長安吧。關中旱災日益嚴重,正是需要人手之時。裴潛與衛覬,便皆拱手朝向劉和行禮。

 過了十日,所有糧食才全部渡過黃河,運至左馮祤。從河北征召的一萬運糧民夫,也並未渡河,而是返回了鄴城。五十萬石糧食,此時只剩不到四十萬石。糧食還未運至長安,便先被運糧民夫與牛馬和士卒,吃掉近十萬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十日內,荀諶又向劉和介紹了一人。乃是襄陵縣長賈逵。劉和觀之賈逵,也與裴潛一般年紀,皆二十歲左右。得知賈逵為官才一年,便政績出色。劉和遂對賈逵,頗為欣賞。便也決定,讓賈逵也隨自己去長安。

 轉眼過了半月,劉和終於行至長安。劉和留下十萬石糧食,給杜襲賑濟左馮祤。故而此時,運至長安的糧食,只剩二十幾萬石。劉和便又讓徐晃,運十萬石糧食去右扶風,交予趙儼。

 翌日清晨,劉和行至尚書檯。眾人皆向劉和,報之關中情況。隨後,劉和便將賈逵,裴潛,衛覬三人,全部調至荀彧手下,讓荀彧安排三人,處理旱災諸事。

 午時過後,劉和進宮覲見。朝劉協跪拜行禮之後,劉和發現劉協,又長大不少。蔡邕這一年裡,也盡心教導劉協。劉和隨後便將兗州情況,以及誅滅曹氏之事,盡皆向劉協彙報。劉協聽罷,未有何異議。凡事皆聽劉和安排。

 荊州的一些士族,也運了十餘萬石糧食至長安。然每石糧食作價要二千錢,引起關中百姓謾罵之聲。荀彧聞聽此事,遂將此事告知劉和。劉和呵呵笑道:無妨,這些荊州運來的糧食,當長安的壓倉糧便可。非到萬不得已,莫要出手動這些人。荀彧聽罷,當即明白了劉和之意。

 過了半月,關中依舊未曾降雨。關中糧倉之內,糧食最多隻能支撐二十日。而關中田畝種植的糧食,至少還得一月才能收割。劉和與荀彧,正出城巡視長安附近的田畝。二人內心,也有些焦急起來。長安的糧商,已經升抬糧價至每石三千錢。比之平常,已然抬高至十倍。

 片刻之後,荀彧與劉和行至渭河邊。渭河涇河也比平時,水量少了很多。渭河邊上,有數人正提杆垂釣。希望能釣些魚上來!劉和見狀,想起一物。便與荀彧回城去了。

 回到尚書檯之後,劉和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片刻之後,劉和將畫好的圖紙,遞至荀彧面前。楊修等人也湊至荀彧身旁,望向圖紙。劉和解釋說道:此乃地籠,放些魚餌,置於河水之中。或許能捉些魚!

 眾人聽劉和如此言說,皆不信劉和所言。劉和便讓荀彧,將圖紙抄錄一些。交由長安所有工匠,儘快趕製一些地籠。然後沿著渭河,每十丈放置一個。試試能否收穫一些鮮魚。

 當日,長安工匠便人手一張圖紙。雖然不知乃是何物,然架構並不複雜。一個時辰便可編好一個地籠。翌日清晨,劉和與許褚典韋行至渭河邊。命二人將二十個地籠,全部放置在渭河之中。周圍也有不少百姓,見到劉和等人的舉動。

 半日後,劉和讓典韋去取一隻地籠看看。典韋便行至河邊,用手抓起一根細繩,地籠隨即便被提出河面。典韋立馬喊道:主公,有魚。一旁的許褚聞言,也快步跑向典韋。隨即便見典韋,一把抓起地籠。地籠之內,有四五條魚正在亂蹦。

 附近的虎衛,聞言皆行至典韋周圍。齊齊看向地籠!待典韋將地籠中的魚,全部倒出來之後。許褚與劉和呵呵大笑。劉和便讓人去城裡,喊荀彧等人來此。

 一個時辰後,荀彧一行人行至劉和身前。典韋許褚二人,已然將二十個地籠。全部提上河岸,每個地籠裡,皆裝有幾條魚。荀彧等人當即面帶喜色!劉和讓荀彧將此地籠圖紙,快馬給趙儼杜襲二人送去。同時讓關中所有工匠,加緊製造地籠。雖然每個地籠,捕獲的魚不多。然也能讓關中百姓,多支撐一些時日。眾人皆連連點頭,贊同劉和所言。

 翌日長安附近,便見不少百姓,將地籠放置在渭河之中。消息不久,便自長安傳至附近各縣。百姓們紛紛編織地籠,放置在周圍河水當中。當日,便有不少百姓捕獲到鮮魚。劉和知曉,靠地籠捕魚,絕非長久之計,然眼下也沒有其它辦法。希望能捱到糧食收割之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