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能帶走嗎(第2頁)

 老師傅在藥材樣品盒面前蹲下,拿起藥材一一上手查驗。

 等老師傅檢查完,他站起來後對著嵇無銀微微點頭。

 “你們遼東郡的藥材是不錯,但我帶來的糧食,不想全換成藥材。”他又不是做藥材生意的!

 呂頌梨明白,於是和他說,“那你看看你都需要什麼藥材,需要多少?”

 嵇無銀點了點頭,同意她這個建議。

 這些藥材都是以遼東商會的名義進行收購的,這個商會是呂頌梨一手創立的,過了明路的官商,為官府採辦。

 侯城的公賬沒錢,她爹接任侯城郡守後,第一時間就將郡守府的府庫接手了。

 可惜遼東郡是真的不富裕,加上刺史施燾又是個忠君的,下面交上來的稅除去預留給軍營養兵的糧晌,其餘的都被他運回長安了,幾乎沒有多餘的留給地方官府。

 按理說,平抑糧價也是朝廷官府應該做的事。

 後世有中儲糧這樣的國企負責參與糧食價格的調控工作,而古代亦設有常平倉。

 常平倉起始於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漢朝的強盛軍力也需要優秀的後勤保障。但由於邊郡路途遙遠,由中央運糧成本過高,所以在邊郡就地存儲糧食。常平倉的設立主要目的是降低自身費用和損耗,但是它也會參與糧食的收購和拋售。

 大黎邊郡是設有常平倉的,平州就有,設在遼西郡,這也是刺史府設在遼西郡的原因。

 但由於種種原因,東北這邊的常平倉中的倉儲難以維持,而朝廷並沒有關於從中央向地方常平倉支援糧草的政策。

 平州更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爹不疼娘不愛的,所以才會糧價亂飛。

 雙方手底下的人員在核算藥材時,呂頌梨和嵇無銀薛詡在喝茶。

 “嵇先生,侯城打算擴建,你有沒有興趣在侯城開幾個商鋪?商稅啥的都說好。商鋪裡賣些南貨,應該很有市場的。”

 “秦六夫人,侯城怎麼個擴建法?”

 “目前的城郭不拆,做為內城,然後再建一個外城。”呂頌梨覺得將侯城建成城中城也不錯,“外城分為四大功能區域,最先建設的是西郊的產業園,這裡將成為侯城乃至整個遼東郡的商業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