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蘭3月 作品

第511章 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重建術(第2頁)

 20世紀的前半期,上腔靜脈綜合徵大多由良性縱隔疾病所引起,梅毒性動脈瘤幾乎佔一半。

 不過,當時國內並沒有太關注上腔靜脈的問題,導致上腔靜脈切除和人造血管重建術整整落後了歐美一代。

 如今,90%以上的上腔靜脈綜合徵是由惡性疾病所致。

 20世紀後半期,肺癌已成為上腔靜脈綜合徵的最常見病因,約佔上腔靜脈綜合徵病例的3%~15%,尤以小細胞癌最為常見。

 至於甲狀腺這種惰性腫瘤,倒是真不常見。

 精原細胞瘤、轉移性肝癌、白血病、惡性心臟腫瘤均能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

 這種情況下,也只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行上腔靜脈切除和人造血管重建術。

 可是,像患者目前如此嚴重的病症,還真是不多見。

 患者現在的表現就是上腔靜脈綜合徵的症狀和體徵是由於頭、頸、上肢的靜脈迴流受阻、靜脈壓升高引起的。

 面、頸、臂、上胸部腫脹,常伴有靜脈曲張。

 而這幾天,患者也已經出現了因右主支氣管受壓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如果再不及時手術的話,估計撐不過兩週。

 一開始會診的時候,原本首都軍區醫院的專家是想過大強度放療來進行治療的。

 可是,患者目前的情況,根本就經受不起如此高強度的化療。

 所以,才會讓這些專家一籌莫展。

 幸好,這個時候,陸晨出現了。

 用陸晨的話來講,只要將原發和轉移灶均能完全切除,就可考慮上腔靜脈切除重建術。

 雖然這種手術的難度很大,可是對於患者來說,才是最為有利的。

 “準備進行上腔靜脈阻斷。”

 陸晨的話音落下,手術室內的所有人,都開始準備了起來。

 而此時,最緊張的,就要數麻醉了。

 上腔靜脈阻斷後應持續監測頭臂區的靜脈壓。

 先觀察3分鐘,若不超過30cmh2o,就可繼續進行手術,爭取30~40分鐘內完成置換,恢復上腔靜脈血流。

 “呼。。。準備好了沒有?”

 此時的陸晨,再開始之前,難得深呼吸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