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06章 交流大會真熱鬧(第2頁)

 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喙由尖變圓,冠加高,雞尾消失,柄的上端高於口沿,肩帶橋形方系。

 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較前期加長,盤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為雙系;隋代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雞尾柄變塑貼龍首柄,系的開關也更加複雜。至唐代初年,雞首壺被新出現的執壺所替代,逐漸消亡。

 東晉 雞首壺

 黑釉雞首壺高17釐米,口徑7釐米。壺的頸部纖細、腹部渾圓、平底。肩的一側為凸起的雞首形壺嘴,另一側為曲形把手,連接口部與肩部。壺肩部另外兩側各有一橋形方系,系孔可以穿繩。此壺造型別致新穎,雞首上昂,彷彿正在引頸眺望,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既莊重古樸,又使整個外形曲線流暢生動。壺身通體施有黑釉,釉層豐厚,釉色均勻純淨,其烏黑光亮的色澤產生出漆器般的藝術效果。

 “這件雞首壺,胎體厚重,釉汁明潤,色調淡雅、古樸。”馬海礁看著眼前的雞首壺,率先開口,“胎釉結合處欠佳,有明顯脫釉現象。從形式上來看,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於壺口的圓股形曲柄,從形式上來看,應該是一件東晉時期的雞首壺。”

 說完之後,馬海礁衝著男人笑著抱抱拳,“程老闆,能得此物件,不錯,不錯!”

 雞首壺並不太難鑑定,燒製雞首壺的瓷窯主要有越窯、甌窯,壺的造型與盤口壺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側安雞

首,另一側是雞尾,前後對稱。雞首有空心、實心之分,前者多為實用,後者是冥器。

 廣東博物館藏,西晉時期雞首壺

 三國末年的器皿較為少見,西晉時期的雞首壺特點是壺身、壺頸比較矮,雞首多無頸,雞尾甚小;東晉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於壺口的圓股形曲柄,東晉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飾龍首和熊紋,器形優美;南北朝時期,壺體修長,雞首的冠部較大,頸部細長,盤口增高;隋代的壺雞首趨於寫實,作昂首曲頸打鳴狀,壺柄貼塑龍形飾。所以根據器形,不難判斷出,這是一件什麼時期的雞首壺。

 “行了,既然人家錦城的程老闆已經給咱們打開了門,那我們沈城的同仁也不要坐著了,哪位老闆先亮亮物件呀?”隨著馬海礁一句話,沈城也有人舉起的手中的號牌,隨後錦、沈兩地的人就開始鬥上了,筆筒、硯臺、佛像等等物件,其中有真有假,兩邊人斗的不亦樂乎。

 宋開元、宋青雲等人看的那是真熱鬧,尤其是宋開元,嘴邊還掛著微笑,意思是,看看這交流會辦的多好,我侄子都有人緣,這麼多人捧場不說,大家還不藏著掖著,這物件是一件比件好,這交流會真是有面子。

 就當大家看的正過癮的時候,錦城這邊站起來一位身高不到一米七,圓臉,闊眉的男人,男人起身笑著衝抱抱拳,“各位見笑了,柴某人不才,最近收了一件東西,還請江城和沈城的各位同仁上上眼,順帶著也幫柴某人鑑定一下,是真是假。”

 說著話,柴老闆舉起了手中的號牌,不大一會禮儀小姐抱過來一隻錦盒,柴老闆將錦盒推到桌子中間,打開蓋子,“也不是好物件,只是一件吉州窯的剪紙貼花鳳紋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