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第2頁)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別說朱元璋他們這些行軍打過仗的,只要是古代人,在野外生火造反,都懂得用泥巴滅火,不然容易引起山火。

 朱軒繼續說道:“既然石炭泥容易熄滅,是因為不透風,那麼、為什麼不能改變它們的形狀呢?”

 “黃泥有粘性,用黃泥摻和石炭泥,就能生產出塊狀石炭。”

 “當然、石炭泥和黃泥的比例要控制好,黃泥過多不利於燃燒。”

 聞言、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道理。

 朱元璋還是糾結道:“咱大明又不缺石炭礦脈,完全是多此一舉啊。”

 李善長也附和道:“沒錯、石炭泥運輸起來還不方便。”

 朱軒也能理解李善長他們的想法,古代的煤炭資源很豐富,不像後世工業快速發展,還有人口飛速增長,導致煤炭資源稀缺。

 別的不說、新華夏發電的能源,火力發電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多,為此、後來才加大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的投入。

 朱軒思索片刻之後,沉吟道:“大明的石炭礦脈確實豐富,可這些資源都很難再生,我們多開採一些石炭,就是在消耗後世子孫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