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第2頁)

 “那一年,前朝八皇子奉命賑災,家父身為御史中丞自然被臨時徵調。老朽曾登臨城頭,望著那城外如同浪潮一般的災民人流,城牆內外皆是披堅執銳的甲士,是阻止災民進城的。”

 “兩天之後,大批錢糧運送至城中,老朽心想這些可憐的災民呀,總該是有救了。但第二天,老朽跟隨家父出城施粥的時候,發現那施粥的木桶中,連米粒都看不到,只有從那泛白的水質中才能看出,這水中是加米煮過的。”

 “老朽當時就問家父,依大夏律,災年施粥應“粥插筷不倒,巾裹不滲”,但這粥中為何米粒不見?父親只是嘆息沒有說話,後來我知道,剛剛運到城中的賑災錢款,隔日就被偷偷運出了城。”

 “再後來,吃不飽飯的災民便團結起來抗議,但那在太守府中左擁右抱,吃著山珍海味,喝著瓊漿玉露的八皇子,輕輕的揮了揮手,淡漠的說了一句,“暴民起義,當誅!”。”

 “老朽再次佇立牆頭時,血霧早已瀰漫於城牆內外,城外已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男女老少,婦孺孩童,無一倖免於難,儼然一片人間煉獄的景象。”

 “自從那時,老朽便對朝廷和上位者死了心。這世上大抵是沒有能體恤百姓疾苦的上位者,尤其是皇二代,在他們心中早已將自己與百姓劃清了界限。”

 此話落地。

 王宗長出一口氣,端起酒盞,痛飲三杯。

 直至此時葉洵才明白,為什麼他這番話給了王宗如此之大的觸動。

 沒想到這看似最沒心沒肺的王大儒,竟有如此經歷。

 怪不得越來越多的大儒,不願入朝為官,不願再經仕途,也許他們不想有朝一日,自己的手中也沾滿了天下黎民的鮮血。

 葉洵心中估摸著,若是自己也經歷過這一番,恐怕也不願再入朝為官。

 葉洵身為太子,可能還有實力管,而這御史中丞的兒子在一國皇子面前,就如同螻蟻一般。

 葉洵端起酒盞,微微揖禮,“諸位前輩們,我葉洵雖然不才,但方才說過的話,此生不忘,只要我葉洵在世一日,便會以天下萬民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