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加辣椒 作品

第565章 奧匈帝國解體(第2頁)

 卡爾二世接到這最後的通知,自知自己沒有辦法獨立抵抗反對者的浪潮,於是卡爾二世就向日耳曼人的老大哥漢斯帝國求救。

 可問題是,此時的漢斯帝國內部問題也嚴重的快要導致國家崩潰,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支援奧匈帝國。

 在經過多方商討無果之後,卡爾二世最終在3月31日正午同意了反對派的訴求。

 四月一日,零點剛過,奧匈帝國宣佈解體,將國家主權還給了各個成員國。

 自此,原本強大無比,甚至還打贏了一戰的奧匈帝國,正式宣佈滅亡。

 奧匈帝國分裂成了奧地利王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國,匈牙利王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

 這一消息傳出,舉世譁然,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強大的帝國,竟然會突然之間走到了這一步。

 從想要獨立的聲音發出,到帝國解體,一共才幾個月的時間。

 這讓世人們都感覺到了不可思議。同時也開始擔心自己國內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但是話說回來,奧匈帝國解體,這件事突然嗎?其實並不。

 眾所周知,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帝國,國內矛盾本來就重,特別是奧匈帝國所能控制的巴爾幹半島,那甚至可以稱之為歐洲的火藥桶。

 奧匈帝國沒有像漢斯帝國或者約翰帝國的強大,又不像大夏這樣實行多民族政策,他們只是一味地採取高壓策略。

 簡單來說,就是某個地區想要獨立,帝國皇帝首先想到的不是聽取當地的訴求,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是直接派兵鎮壓。

 好吧,你鎮壓完了是不是也應該聽取一下反對者的意見?

 結果奧匈帝國皇帝又不,他回到自己的皇宮,繼續享受去了。

 簡單來說,對於這種反對者的聲音,奧匈帝國就是簡單的採取鎮壓,覺得依靠鎮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久而久之,那些地區對於帝國高層就越發的不滿。

 一戰的時候,就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所以巴爾幹才會被人稱為歐洲的火藥桶。

 雖然說一戰勝利了,可問題的根本,並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只是平靜了幾年,這些反對派又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