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260章 大明的路

朱元璋並不解氣,責令錦衣衛徹查太原朱棡,燕京朱棣兩部。

朱棡和朱棣嚇的一個月沒敢出門。

這四個現在老實多了,也是真怕了,失手打死一個督察使,朱元璋砍死幾百人。

朱亮祖認識他們,拍拍鄧鎮的肩膀道:“去年我還見過衛國公。”

鄧鎮拉住朱亮祖的手道:“家父身體有恙,不知朱將軍可有消息?”

朱亮祖笑道:“衛國公已無大礙,已經回京療養,聽醫學府大醫說,只是痢疾,咱也不懂。”

鄧鎮感激的點點頭,朱亮祖這才看向潤遠和茶屋次郎。

朱樉道:“朱將軍請坐,這位潤遠,江蘇商人,給本王提供了不少補給。

這位是日本使者,茶屋次郎。”

朱樉把屋子裡的人介紹了一遍,沒有一絲一毫的隱瞞。

就是告訴朱亮祖,你可以放心了,回去給你主子說,我朱樉很老實。

兩人磕頭,拜見。

朱亮祖點點頭。

看向朱樉道:“秦王殿下,我有幾條船漏水了,需要拖回天津港修理,船上貨物扔了也怪可惜的,不如贈與你手下將士,殿下覺得可好?”

朱樉笑道:“既然朱將軍有心,本王帶將士們謝過了。”

朱亮祖抱拳:“那還請殿下安排人卸下貨物,朱亮祖就不做叨擾了。”

朱樉道:“葉旺,葉昭替本王送送朱將軍。”

兩人抱拳,送朱亮祖出門。

朱樉這才看向茶屋次郎:“本王要去九州島駐軍,不知道你能幫本王做些什麼?”

茶屋次郎低眉順眼:“小的可以帶路,可以讓我家族人幫助秦王。”

朱樉淡淡道:“讓潤遠拿上你的信物,通知你家族人來此,本王要看到你的誠意。”

茶屋次郎汗水滴答,磕頭應是。

茶屋次郎想不通,這個秦王為何如此殘暴?

說殺就殺,自己帶來的隨從一下就沒了,理由都沒給一個。

朱亮祖站在船上抱拳,揮揮手船隊啟航。

葉旺和葉昭看著滾滾黑煙的鐵甲船隊,羨慕不已。

在看看朱亮祖留下的風帆大船,哥哥葉旺咧咧嘴道:“我怎麼看著這木船不香了呢?”

葉昭笑道:“大哥,你就知足吧,想當年陳友諒最大的船,也沒這麼大好不好。”

葉旺笑道:“走,看看裡面都裝了些什麼。”

兩人登船,進入船艙,半天沒有說話。

葉昭道:“終究是陛下的親兒子啊。”

葉旺苦笑道:“兄弟,以後我們再也不能回大明瞭。”

葉昭無所謂道:“回不回又如何?我覺得這樣不錯,以後犯錯了,再也沒人管我們了。”

葉旺哈哈大笑:“說的也是,人生有酒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葉昭撇撇嘴:“沒文化真可怕。”

葉旺揮揮拳頭:“老子得意,你管得著?”

文華殿,大明皇帝朱標拆開密信,看了看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遞給朱雄英。

朱元璋道:“朱樉現在有三千人,缺少的盔甲刀槍也有了,藍玉也該加把勁了。”

朱標看向朱雄英道:“倭寇島到底有多少銀子?”

朱雄英翻翻白眼道:“父皇,賠本的買賣我們什麼時候做過?你就放心吧。”

朱標不再猶豫,提筆寫了密信,封口,蓋章:“毛驤,你親自跑一趟,送到藍玉戰船,讓他權益行事。”

毛驤頭髮花白,接過信,消失在黑暗之中。

朱雄英道:“父皇,要不我親自走一趟?”

朱元璋瞪大眼睛:“你去幹什麼?有朱樉和藍玉還不夠?”

朱標也一臉疑惑。

朱雄英沉思道:“我在想,一勞永逸的解決倭寇。”

朱元璋搖搖頭道:“那個窮地方,食之無味,拉了銀子就走,何必多費心思?”

朱雄英道:“皇爺爺,倭寇島可是一個好地方,常年溫度22度,風景優美,溫度適宜,避暑,過冬的好地方。

以後航海快捷,若是皇爺爺想出去走走,欣賞一下海島風光,那裡無疑是一個好地方,若是在建上行宮,美女似蝶,遊走在花叢之中?

咳咳。

倭寇島還有五百萬人口,銀子早晚會花完,人口產出就不會。

別看倭寇女人長得好看,但是倭寇男人好鬥,還比較耐寒,若是訓練的好,拉到北邊和元廷過過手,豈不是廢物利用?”

朱元璋低頭沉思,稍微心動。

如今的朱元璋已經絕非原來的草莽皇帝,退位之後,更有精力研究有關軍事和經濟。

心思之縝密,朱雄英都暗呼妖孽。

朱元璋和朱標兩代皇帝走的是小資經濟,比如一個農民分了田地,田地就是資本,自己勞作,不剝削別人,別人也不剝削自己。

為了拴住資產這頭猛虎,朱元璋推行了新制度,不讓小資變成資產,而是用朝廷律法形成國有經濟。

所有作坊屬於集體,屬於大明朝廷。

通過朝廷的協調,來完成各作坊資料轉為資產,再轉為資本。

通俗一點講,採礦、加工、生產、銷售、獲利這些環節都是朝廷調度。

國內資料剩餘後往海外貿易。

每個環節勞作的百姓都有嚴格的俸祿規定。

朝廷賺了很多錢,再通過修路,修橋,修鐵路,海河運輸,軍費等開支,把錢還給百姓。

這樣就形成一個資本流通的閉環。

貴州百姓種植藥材,晾曬,加工都是集體勞動作坊,半成品的藥材統一運到作坊加工成藥丸藥劑。

最終成品,醫學院再銷售回籠資金,交給戶部,或者存進大明銀行。

這裡面都有價格規定。

村裡有了錢,提高百姓福利,提高種植技術等。

藥材又根據市場調控,奢香夫人截留一部分用於基礎建設,修路建橋,資金不夠就大明銀行貸款,或者朝廷戶部補貼。

這些錢除了一些必要的材料之外,又會回到村集體。

因為修路的人都是集體出人。

集體賬目公開,老百姓下地扛著鋤頭,看一眼公社門口大黑板上的餘額,就知道自己有多少錢。

百姓付出勞動,種了藥材,修了路,建了橋,財富又回到了村集體,集體是百姓的,也是大明朝廷的,朱元璋並沒有損失什麼。

百姓也有錢了,雖然大部分銀子,可能這輩子都在集體賬上趴著取不出來。

當勞動所得,教育,醫療,住房,養老都屬於集體的時候,這裡面就沒有剝削和被剝削。

寫到這裡突然哽咽,偉人已經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