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對話 (第2頁)

 「還不止這些。在第一任公司辛辛苦苦工作三年多,任勞任怨,可越努力公司規模就越小,最後還倒閉了。之後任職的幾家公司也都因經營不善相繼倒閉。我一度懷疑這一行是不是成夕陽產業了,不然我這黴運說出來都沒人相信;

 「俗話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上一扇窗。我恐怕是得罪上帝了。在第一任公司臨近倒閉前,前女友在出差的路上因她的同事對車輛爆胎後的應急處置做得不妥當而橫生車禍。這場車禍讓前女友足足躺了一年多,而那位男同事只是受了點輕微傷。可能是出於自責,那位男同事對我前女友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這也使得前女友和他互生情愫。最終,面對一個事業沒有起色,整日唉聲嘆氣的男友,前女友做出了一個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一腳踏兩船。

 「哈哈哈……,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努力得不到收穫也就罷了,運氣還奇差,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努力下去呢,反正努力得到的只會是無盡的失望。」

 「哦~這就是你消極的根源嗎?」

 「在沒有發生這些事情之前,我其實還算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曾是我信奉的教條,是我前進的動力,用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是多麼值得讓人興奮和為之奮鬥的事情。然而,被努力一次又一次背叛之後,我終於明白到,原來努力不一定能換來想要的結果。現實把殘酷的真相不斷揭露在我面前,最終造就如今憂鬱消極的我。」

 「嘖嘖嘖,你不過是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已,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的經歷比你所經歷的更悲慘萬分,但他們卻沒有好似你那樣滿世界地找藉口,找理由哦。」

 「是啊,這個世界各式各樣的人生都有,可與我有什麼關係。是要我從比自己悽慘的人那裡獲得優越感、滿足感;還是要我從比我出身好、命運好的人那裡獲得自卑感、羞愧感。這些人與我何干,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怎能混在一起談。」

 「果真如此嗎?」

 「什麼果真如此?」

 「你對你經歷的認知。」

 「什麼意思。」

 「人總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說,有時甚至還會篡改記憶,這些行為旨在麻醉自己,將自己的某些行為正當化。」

 「正當化……?」

 「為了高考,你所努力的只是三年,而別人可是長久地努力著,憑什麼僅以你的三年就可以壓過別人的十幾年;大學期間,你不學無術,畢業後找的公司都是最次的,這樣的公司隨時會經營不下去難道不是一種常態嗎;至於你的前女友,你捫心自問,你和她發展的初段,她可是和上一任還藕斷絲連著,你敢找這種水性楊花的女人,那就得做好自己會步她前男友後塵的準備。」

 「不,不是你說的那樣。」

 「一切都是有因有果,和運氣不大相干。大多數時候你都處於懶惰狀態,別以為努力了一小會,就能對努力下定義。你未免也太狂妄了。想靠一時半會的努力就改變一切,你是在痴人說夢。再者,你的努力真的能算作努力嗎。」

 「世間千萬人,形形色色,因此,對於一些沒有標準的事物勢必會有差異性的評判。一件事物如果充斥著各式各異的標準,那也就等同於沒有標準,一切都只停留在抽象概念裡。所以我所認為的努力,或許在別人眼裡不過是蜻蜓點水般的程度,但是,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又從何認定我過去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足夠努力了呢。你可以說我的努力有自我解讀的成分在,但是,你無法抹去汗水曾經在我身上揮灑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