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296章 底層小商人的歡宴

所以,這些大商人已經更有了不該有的想法,那就是權利!

任何資本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從對商業利益的追求轉變為對政治權利的渴望。

當然,獲取政治權利的本意,也還是處於對鉅額利潤的追求。

他們一旦獲得了政治上的權利,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財富。

當然,普通百姓們將會失去更多。

他們不會蠢到去把持大同朝的權利,他們想的是通過去東北發展,獲取到鉅額利益之後,通過豐富的商品貿易把持江南與東南亞地區、甚至是波斯等西方的遠洋貿易。

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而這樣的想法無疑是與很多君主們一樣的,尤其是李繼岌。

所以,這就註定了這些超級大商人們的想法只是黃粱一夢,他們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會成為李繼岌的戰利品,並把這些戰利品返還給百姓,從而加強大同朝對天下的統治。

販賣雜粉香藥的王翰和以販魚為業的熊慎、採樵賣薪繁榮潘扆(yi三聲)三個人終於擠出人群,出了大同商會的大門。

大門口仍然人山人海,還有無數的人想擠進去。

再一次擠出人群,王翰長嘆一聲,神情寂寥。

熊慎問道:“老哥可是因為大同商會的條件而嘆息?”

王翰看了看熊慎的打扮,知道他也不是個發達的,就說道:“正是!

那十萬兩銀子,還有一千移民,我連自己的吃喝都保證不了,哪有這樣的能力?

只能看著別人發財了!”

熊慎笑道:“老哥不必灰心!

我等雖然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可以回去召集鄉里鄉親,籌集錢財和人手!”

王翰嘆道:“就算是你我加起來,共同努力,也打不到這樣的條件!”

潘扆也湊過來說道:“還可以加上老弟我!

我也回去召集親朋故舊,聚攏錢財,我們三家加起來,定然可以做到!”

王翰說道:“兩位想的簡單了!

十萬兩銀子是多大的數字啊!

不瞞兩位,我現在只能拿出二兩銀子,我周圍的人也大多如此。

想要籌齊十萬兩銀子,就需要找到五萬人!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迅速熊慎跟潘扆一聽,也呆住了,他們還沒有詳細計算過!

潘扆略一沉吟,說道:“我們不必非要想著紡織機,這東西確實不是你我小商販能企及的。

但是,我聽說那邊還有香皂、香水、紙張等很多生意。

只要我們到了那個地方,先種地做工,或者生產一些香皂等要求不高的東西,等積攢夠了紡織機的錢財,再拿下紡織機也不遲!”

聽了這話,王翰和熊慎眼露精光,喜道:“拿香皂聽說可是要求不高,只要一千兩銀子,一百個人。

這樣的條件,我們三人齊聚,再各自找人入夥,定然是可以達到的!”

最後,三人約定兩日後還是在大同商會門前見面,彙總錢財和人手的數量。

像王翰、潘扆、熊慎這樣的小團伙,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

一時間,整個金陵城都是到處拉幫結派的人。

不是拉攏別人,就是被別人拉攏!

這個場面,也同時在蘇州和潤州上演著。

越州商人詹景全回到自己的宅子,關起門來,仔細思量著定居東北的事情。

他在城西的街市上有兩個鋪子,一個售賣香囊、香粉。

因為他沒有出海販運香料的能力,只能是從大商人手裡購買南洋的香料,在自己研磨成香粉售賣,因為沒有什麼進入障礙,所以這樣的商人很多,獲利也談不上豐厚。

要是比起一兩銀子一塊的香皂,盈利能力不知道要差上多少倍!

他還有一個鋪子是售賣熟食的,就是那種魚肉和豬肉做成的‘鮮’,也是半死不活,競爭激烈,掙不了多少錢。

但是,一旦定居東北,花上一萬兩銀子,就能得到罐頭的生產配方和工藝,這個東西的利潤,他還是知道的。

同樣的一斤肉,只要五十文錢,但是,做成罐頭,卻能賣到一兩銀子!

而這些罐頭的主要消費者,還是那些出海的大商人和水手,為了在海上能生活的更好,他們往往不吝錢財,大量採購,關鍵是他們也不差這點錢!

還有條件更高的玻璃器皿生產,聽說也是暴利!

像他這樣的中產商人,如果變賣貨物和商鋪,籌集一萬兩銀子並不費力,所以,詹景全越想越激動,越想越著急!

因為他知道,在江南,他這樣的中產商人多如過江之鯽!

如果動手慢了,很可能就拿不到心儀的產業,從而被迫從事低端的冶鐵、水泥等獲利不高的生產!

他決定,今日就與家裡人商量好,還要動員自己店鋪的僱傭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去東北!

同樣,潤州大商人劉仕獻也茶飯不香,考量著定居東北的利弊得失!

最後的結論是,所謂的利弊,根本不用考量,最大的壞處,也只是氣候差一點,生活質量低一點。

但比起豐厚的利潤,所有的這些不利之處,都是上不了檯面的!

第二日,中產商人劉仕獻、詹景全,分別繳納了兩千兩定金,預定了香皂、香水、衛生紙、玻璃器皿四個工坊,同時,每人還帶了兩百人的隊伍,作為工坊的工人。

不光是他倆,僅僅是金陵城,今日就有數十個中產商人繳納了定金!

第三日,王翰、熊慎、潘扆等人也都商量好了,雖然他們錢財不多,但是架不住人多,往往要依靠多人的努力才能拿下一個最便宜的香皂工坊。

但是,這也已經讓他們很高興了,因為大同商會已經告訴了他們香皂的利潤!

這些底層的小商販們積極性最高,雖然只有幾百個小項目成交,但每個小項目的背後,都是幾百上千人的隊伍!

他們這些人彙集起來,居然有幾萬人!

隨後的半個多月內,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潤州和蘇州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並且,這三個城市的消息很快傳到周圍的十幾個州縣,引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投資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