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 樂不思蜀是吧?!(第2頁)

 

    其中,董允作為一直留在後方跟著劉禪的人,劉禪想要充實後宮,每次想,每次拒絕,理由是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如今已經有了十二個,不能加了。
 

    劉禪長大,更喜歡宦官黃皓,董允就在後頭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
 

    宦官都怕他,而且就算是劉禪喜黃皓,董允死之前,黃皓的位置位不過黃門丞。
 

    就這都如此,其他事情,怕是也不少。
 

    “允兒,不錯。”董和撫須笑得牙不見眼,雖然知道了兒子有功績,但是他可不知道兒子竟然到了這個地步
 

    董允亦是有些壓不住自己嘴角的笑意。
 

    不過鑑於周遭同僚那有些羨慕有些嫉妒的目光,董和試圖收斂一點笑容,“兒日後既有如此之功,如今亦當勉之。”
 

    “兒明白。”董允當即道。
 

    與此同時,費伯仁那邊有樣學樣,他不是董和那般的身處要員,乃是受邀至此,之前還有些奇怪,不過眼下聽著這些到底還是高興的。
 

    自幼沒了父母,跟著他這個族父四處跑,能夠有這般的成就,足矣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了。
 

    這裡面董允的確秉心公亮,董允匡主,義形於色,卻也不能忽略阿斗還是聽勸的,畢竟這但凡換一個人,逆反的概率極大。
 

    做得比較絕的比如說明代皇帝萬曆,張居正一死,就對著勞苦功高的張居正挖墳鞭屍。
 

    此話一出,即便是曹操都不由得眉頭緊蹙。
 

    劉備倒是心情稍微舒緩了一點。
 

    嗯,他家阿斗在這一點還是可以的。
 

    但是阿斗並沒有逆反,甚至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關羽的孫子關統,費禕的兒子費恭都成了阿斗的女婿。
 

    阿斗對功臣之後向來極好。
 

    不過在輩分上,阿斗成功完成了各論各的,單單就說諸葛瞻這邊,那就是一個你叫我岳父,我叫你爹相父。
 

    從某種角度上諸葛瞻達成了和他爹平輩。
 

    諸葛亮倒也不必這麼論。
 

    “還可以這麼算”
 

    “”諸葛亮面無表情,主公你是不是忘了,在這麼一同折騰下,你也可以和公子同輩的。
 

    而且在你當年娶孫夫人的時候,輩分也是很有問題的。
 

    而面對諸葛亮那譴責的目光之下,劉備輕咳一聲,彷彿無事發生,並且對於阿斗這個事情上表示肯定,“阿斗善待功臣之後,這一點還是可以的。”
 

    張飛也頓時道,“阿斗向來很聽話的。”
 

    “公子乖巧仁厚,定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主公你放心吧。”孫乾道。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劉備心態也稍稍好了許多。
 

    總之有著諸葛亮安排的人,一切繼續向前走著,很可惜這幾個人一個接一個的去見先帝了,隨之帶走的還有蜀漢那日漸衰微的國力。
 

    三國志記載,後期的蜀漢是個什麼情況呢按照三國志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劉備那原本剛剛好上一點的心態,頓時蕩然無蹤,劉備臉色一變。
 

    這個時期是什麼時期呢
 

    那是薛綜彙報給孫休的話,論時間算,那大概是黃皓當政的時期。
 

    話音落下,劉備的臉上已然是寫滿了危險。
 

    黃皓何人,宦官也
 

    換言之,宦官當政
 

    大漢怎麼走到今天的
 

    宦官
 

    結果還來這一套
 

    如果說之前還只是知道自家臭小子絕對幹了不少事,但是他的預想之中絕對沒有宦官黨政這個可能
 

    劉備深吸了一口氣,目光看向那邊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阿斗。
 

    正巧阿斗看了過來,四目相對。
 

    阿斗見狀不好,本能的就想跑路。
 

    張飛眾人趕忙攔住劉備,“兄長,別打孩子”
 

    “主公,說不定有隱情”趙雲道。
 

    “是啊,肯定有隱情”
 

    “等等一定有隱情”
 

    “說不得還有轉機。”諸葛亮亦是道。
 

    實際上,其實不能完全說是黃皓當政,因為其實還有諸葛瞻、董厥、樊建三個人,只不過宦官黃皓竊弄機柄,鹹共將護,無能匡矯。
 

    趙雲有那麼一瞬間啞然。
 

    諸葛亮也卡殼了一下。
 

    “這也配叫隱情”
 

    有區別嗎
 

    忠臣打不過奸臣
 

    合著這是熹平年間是吧
 

    “主公,可能後面還有沒說完呢”孫乾也趕緊攔在前面,“再聽聽也不遲”
 

    但是真說是黃皓的地位多高嗎
 

    也不是。
 

    黃皓在劉禪這邊地位也不過就是趨走小臣,真說是有人上書想要殺黃皓,還讓黃皓去道歉。
 

    但是說黃皓沒有能力嗎
 

    同樣不是。
 

    發生這件事後,身為大將軍都要去避禍,除此之外,黃皓還玩的一手好巫鬼之事,還準備帶著劉禪一起玩算命。
 

    張飛那眉頭此時此刻都恨不得都要鎖在一塊了。
 

    劉備只感覺火噌噌的往上冒。
 

    巫鬼、算命、大將軍為之闢禍
 

    當然,提到了諸葛瞻,就順帶說一句,諸葛瞻幼年喪父,鑑於兄長諸葛喬,重為瑾後,作為諸葛亮獨子的諸葛瞻,就以後來劉禪對諸葛瞻的照顧,小時候怕不是也沒少管,十七歲就尚公主,拜騎都尉,次年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
 

    按照道理來說,喬兒已經過繼給二弟,即便是二弟有了孩子,也是家中長子,不可能隨意改變。
 

    畢竟這是過繼,不是什麼孩童戲言。
 

    除非
 

    諸葛瑾不由得有些憂心,怕不是出了什麼事。
 

    按照那方鏡所言,大公子很有可能早逝,那作為大公子伴讀的恪兒
 

    而也就是在此刻孫權開口打斷了諸葛瑾的念頭,“回去讓許大夫給恪兒看看,好生調理一番,可莫要出什麼事情。”
 

    “多謝主公。”諸葛瑾當即躬身道。
 

    總之,諸葛瞻手握大權,這裡面可以說全是劉禪的手筆。
 

    裡面有對諸葛亮的敬重,也有對於諸葛瞻的愛護
 

    只是諸葛瞻的能力卻是並沒有那麼強。
 

    之所以能夠美聲溢譽,是因為蜀人追思亮,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就算跟諸葛瞻沒什麼關係,百姓也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虛假的蜀漢吉祥物阿斗,後期當政,手掌大權,真正的蜀漢吉祥物諸葛瞻,但凡有好事百姓都覺得是諸葛瞻做的。
 

    “孔明,感覺如何”法正在一旁,側過身小聲道。
 

    “若非社稷之才,不必如此強求。”諸葛亮道,“各人行其事,亦是各有其用。”
 

    “且不說引人妒忌,就說佔其功,對於旁人也不好。”
 

    法正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孔明不愧是孔明。”
 

    “不過那是百姓自發念著你,旁人真出來解釋也是無用的。”法正感慨道,“幸虧我不是那個時候的人。”
 

    諸葛亮卻是笑道,“為百姓社稷,孝直也定也不會不管的。”
 

    “別恭維我,我可不吃你這一套。”法正趕緊打住道。
 

    “本就如此。”諸葛亮道,“誰不知道孝直恩怨分明”
 

    “因一人之故,非百姓之過也。”
 

    “百姓念著孔明你,也是證明了你做的的確很好。”法正實話實說道,“好到千年後都香火不衰。”
 

    “不過公子那邊,雖然寵信宦官,但是也是真的能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