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根 作品

101.西漢衰亡2 託古改制(第2頁)

 

    因為王莽限制個人佔有土地的數量,多出來的土地要分給別人,又禁止奴婢買賣,這一政策損害了地主貴族的利益。
 

    評論區
 

    “人皆有私心,沒有誰會大公無私的將自己的財富送給別人。”
 

    “消滅奴隸制度是社會的進步,但他前進的太多了,這個時代跟不上他的腳步。”
 

    “這條政策不僅得罪了貴族,貧民也不滿意,當他們失去土地的時候,賣身為奴也是一條活命的路子,王莽卻將這條路直接斬斷了。”
 

    “他應該給奴隸一條新的路,比如給所有奴隸分地,更改戶籍,讓他們擁有生活下去的本錢。”
 

    “王莽太天真了”
 

    天幕下的古人,有人露出不屑的神情,有人陷入沉思。
 

    始皇若有所思,“朕若是想要斬斷六國餘孽的根,是不是也要給他們另一條活路”
 

    劉徹“允許土地私有,會帶來土地兼併;全部收歸國有,又會引起既得利益者的一致反對”
 

    到底應該如何管控土地,才能避免這些危機
 

    劉徹想不明白,也不只是他,兩千年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都陷在這個悖論中,無法超脫。
 

    在經濟上全盤國有化,控制壟斷工商業,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農民打魚砍柴都要交稅。“開賒貸”,張五均,設諸斡者政府辦理貸款業務,朝廷管理物價,限制商人囤積居奇。
 

    武帝“這不是桑卿的政策嗎”
 

    桑弘羊“王莽的改制比臣的政策更加激進。”
 

    這些政策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加強中央集權,是漢武帝時期經濟政策的延續。但推行這些政策的人卻是富商大賈,他們官商勾結,以權謀私,賤買貴賣,給百姓造成了更大的災難
 

    王莽憤怒的將手邊的竹簡都打落在地,“貪官汙吏官商勾結以權謀私”
 

    都是這些人都是這些人讓他的改革變成一場空談
 

    朕要用更嚴厲的刑罰警告他們,不要與朕做對
 

    隨意改變官制與行政區劃。
 

    評論區
 

    “大司農改為羲和,然後又改為納言,改大理為作士,太常為秩宗,大鴻臚為典樂,少府為共工,水衡都尉為予虞,光祿勳為司中,太僕為太御,衛尉為太衛,執金吾為奮武,中尉為軍正。”
 

    “好像改個官名就能革故鼎新一樣。”
 

    “他還改變了俸祿制度,恢復周朝的諸侯制,諸侯有自己的封地,所以朝廷給的俸銀很少。但是很多人沒有得到實際的封地,反倒失去了原本的俸祿。”
 

    “千里當官只為財,當時的官吏卻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有的人貪汙受賄,榨取民脂民膏。而清正廉潔的官吏卻窮困潦倒,要靠打工維持生活。”
 

    “王莽以為所有人都是他,都能懷抱理想,不要物質生活。”
 

    新朝的官吏心中苦悶,天幕為他們張目,他們卻要面臨更加嚴酷的律法。要不還是投靠起義軍吧,反正新朝就要亡了。
 

    隨意變動幣制,變換兌換比例,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貨幣失去信用,最後,恢復到以物易物的階段。
 

    評論區
 

    “王莽改幣制真是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懂經濟學。”
 

    “王莽第一次改制是公元7年,在五銖錢外增加大錢、刀幣;第二次在公元9年,廢除刀幣五銖錢,發行寶貨,共二十八種貨幣,換算極其複雜;公元10年第三次改革,廢除所有寶貨,只留下大錢五十,小錢值一;第四次在公元14年,廢除大小錢,改用貨布貨泉,兌換比例十分混亂。”
 

    “錢幣大小不斷縮小,質量不斷降低,價值卻越來越高,實質上是在剝削普通民眾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