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陽奉陰違(第2頁)

 徐敬業是第一個冒出來反對自己的人,對於他的叛亂,武則天是充滿深深的恨意的,要不然也不會將徐懋功挖出來開棺鞭屍。 

 所以這樣的判決顯然不能讓武則天滿意,甚至可以說是火冒三丈。 

 如此判罰,不斬一人,簡直是隔靴搔癢,聊勝於無。 

 這不是鼓勵天下人站出來反對我嘛!武則天心中憤憤難當。 

 武則天當然不能忍下這口氣,但是就在武則天想要發飆之際。 

 諸位宰輔卻站了出來,像是商量好了的一般,口徑一致。 

 “天后有好生之德,寬厚仁慈,留民以生,實在是不可多得明主,此舉可以媲美太宗放死囚歸家之美,感化萬民,實乃千古聖舉。” 

 太宗放死囚歸家說的是貞觀六年十二月的時候,李世民親自到監獄中看死刑犯,眼看年關將至,家家盼望團圓,而這些死囚卻在牢中等待來年秋後問斬。 

 李世民當時動了惻隱之心,便放了死囚歸家過年,約定來年秋天再主動回到牢房領死。 

 結果第二年所有的死囚竟然都回來了,沒有一個逃跑不來的,一時間,天下人皆讚揚李世民以德化民,將死囚都感化了,是一位千古明君,後來李世民便將所有死囚的死罪全部赦免。 

 諸位官員一個勁的讚譽武則天,甚至將她與太宗李世民的放死囚一事相媲美,已經將武則天捧上了雲端。 

 武則天心裡雖然不樂意,但是面對所有官員的捧殺,武則天竟然沒有什麼好辦法,總不能一意孤行強行殺戮吧。 

 最終也只得點頭應允。 

 劉延佑違背了武則天的意圖,保全了揚州及附近州府無數人的性命,得到了朝野上下,黎民百姓的一致讚賞,風頭一時無兩。 

 好人全都讓你做了,壞事都是我做的了。武則天心裡那個氣啊!但是又不能發作。 

 沒過幾日,武則天便下旨將劉延佑趕出洛陽,去箕州做了刺史。 

 這件事雖然並不會影響武則天的統治大權,但是卻引來了武則天的警覺。 

 裴炎死後,群臣確實是不敢逼著武則天歸政李顯了,但是現在全都玩起了陰的,跟武則天陽奉陰違。 

 武則天的眼中哪裡容得下這樣的事情發生,雖然當時沒有發作,但是過後便想著要將朝廷中這些陽奉陰違的人揪出來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