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給裴炎的警醒

 翌日,李旦帶著竇愛妃去見李仙宗,但是並沒有見到人。 

 李仙宗已經隨著禮部先行前往長安上宜縣的梁山,為天皇李治的乾陵堪輿去了。 

 不知不覺時間來至五月,入了夏,天氣也熱了起來。 

 這日朝會,工部尚書蘇良嗣首先上奏,乾陵已經修好,前往梁山乾陵沿途橋樑、道路也已經建好... 

 已經升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武承嗣上奏選定的下葬吉日為八月初八... 

 裴炎是李治遺命的首輔宰相,算得上是顧命大臣,對李治的尊崇最深。 

 裴炎聽聞乾陵已經完工,於是說道:“天皇駕崩日久,現乾陵已完工,還是將天皇早日安葬的好。” 

 百官見裴炎首倡,自然也都跟著奏請天皇靈柩早日西歸安葬。 

 武則天並不想早日西歸長安,因為她不喜歡長安的大明宮。 

 但滿朝文武群情懇切,對李治的感情真切,武則天也知道人心不可違。 

 武則天點點頭,深情的說道:“大家有心了,既然如此,天皇的靈柩就定於五日後西歸。” 

 “天后聖明。” 

 侍中劉景先則上奏道:“天皇靈柩西歸之前,還應定下參加葬禮的人員,請天后示下。” 

 武則天稍一猶豫,說道:“所有宗室諸王、公主駙馬、文武百官、內外命婦、諸位將領...全部跟從前往,參加天皇的葬禮,以彰顯天皇功德盛隆。” 

 “遵詔。” 

 只不過,武則天所點的這些人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從洛陽護送靈柩到長安上宜縣要走上一個多月,若是遇上大雨,行程的時間還要再長。 

 長途跋涉、舟車勞頓,男人們倒還可以將就,那些養尊處優的公主郡主、內外命婦可就苦不堪言了,吃不好睡不好不說,就連上廁所都是個大難題。 

 但是,天皇李治的葬禮是當前大唐最重要最隆重的事情。 

 有武則天的詔令,不參加的話,怕是要遭殃。 

 所以,大唐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都跟著去了長安上宜縣。 

 有些人是不想參加,但是有些人是想參加也沒有機會了。 

 那就是身為七大親王之一的滕王李元嬰,李淵最小的兒子,也是李唐皇室中最不成才得一個人。 

 這個滕王曾經在滕州、洪州、隆州等地做官,每到一地便橫徵暴斂、大興土木、貪財好色、生活極為奢華,標準的紈絝子弟。 

 不過也為後人留下了三座宏偉壯觀的滕王閣。 

 一座在山東滕州、一座在四川閬中,另一座便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江西南昌。 

 也正是因為這個滕王,邀請唐初四傑之一的大才子王勃,為後世留下了一篇絕世之作《滕王閣序》,因此而名垂青史。 

 上次上巳節的時候,李元嬰便因病沒有參加,現在已經一命嗚呼了。 

 李元嬰死了也就死了,對大局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卻給了武則天一個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