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之所書心之所向 作品

第102章 井鹽(第2頁)

 “噢,你說這個呀?”聽到易磊濤的疑惑後琳兒鬆了口氣並向他解釋道:“拆除竹屋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為了騰出空地,另一個是將一部分拆卸的竹木贈予當地的村民們重複使用,而最重要的原因你等會兒就知道啦!”

 等會兒就知道?難道這些竹子還有什麼其他的作用嗎?帶著困惑,易磊濤跟隨軍隊朝著“鹽礦城”出發了。

 ……

 翻越過“山林竹海”連綿起伏的丘陵後便進入了“鹽礦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許許多多的鹽井,而工人們則在一個個鹽井周圍井然有序地做著各自的工作。

 此時易磊濤看見胡迪將所有攜帶的竹子全部賣給了製鹽坊裡的鹽商,待鹽商們拿到竹子後便將之交給了工匠。

 工匠們則先將竹子內部的竹節全部打通,然後挑選其中較粗壯的竹子在其最底層用熟牛皮固定住並製造出一個單向閥門。經過此番操作後,一個簡易的滷水採集裝置便製作完成了。

 使用時,只需將此裝置放入開鑿好的鹽井中,待採集到滷水後便用齒輪將裝置提上來。而之前那些未被製作為採集裝置的竹子則被當作了導管引流,將採集到的滷水引至製鹽坊中進一步加工。

 看到這番工藝後,易磊濤終於明白了琳兒所說的重要原因,同時他也知道了竹子在井鹽的製作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鹽礦城’的西邊是產鹽之地,而與之相鄰的‘山林竹海’恰巧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竹子,兩者相得益彰。所以,每次行軍路過此地時咱們都會在‘竹海村’搭建竹屋休息,之後再將使用過的大部分竹子搬運至這裡換成咱們的軍餉。”胡迪一邊捋著他那花白的鬍鬚,一邊笑著對易磊濤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