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同心營地(第2頁)

 時光飛逝,如今的半山村已然不同往昔。生產繁榮發展,如湧泉般噴湧而出。新產品如肥皂、白糖、紙張、火柴等紛紛問世,市場需求旺盛,每日從半山村往返於邦達縣城的馬車絡繹不絕。

 邦達縣與國內各地的商人也紛紛將半山村的產品售賣到全國各地,乃至跨越國界輻射至其他國度。半山村不再是偏遠的角落,而是成了商貿的繁忙樞紐。

 難民們早已在半山村紮根一個月有餘。這一天,村長趙有財與一眾人趙宇飛、趙文浩、趙文興、以及村裡的教師林老師等人,聚集在後山難民營地,見證一個決定性的時刻的到來。

 趙宇飛略顯激動地對站得整齊的難民隊列開口道:“大家在這裡勞作一個月,你們的付出令我感到非常滿意。你們在知識和技能培訓中表現出色,今天我有兩項重要消息要宣佈。首先,按照原定的協議,每人每天領取10個銅板,現在我將發給每人300個銅板,此外,還有一些人在生產、培訓和學習方面表現突出,他們將由趙文興、林老師和趙小琴頒發額外的獎勵。” 難民們聽聞此消息,歡呼雀躍,意想不到的慷慨令他們感慨良多。此前,他們只期待獲得食物、住所和衣物,如今卻得到如此豐厚的工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