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此女亦鳳亦凰(第2頁)

 薛家的薛正國就是顯徽時期的帝國首輔,並主導了一系列改革變法。

 凡是沾上變法二字,基本沒人有好下場。

 薛正國也是如此,在顯徽帝死後,本來已經致仕在家的薛正國,被當時得罪過的權貴們揪了出來。

 而新登基的皇帝,為了穩定朝政默許了朝臣報復薛正國。

 不過,當時的皇帝也算拎得清,只准報復薛正國,不準波及薛家。

 因此,薛正國成為了又一個因為變法而被車裂的人,之前的人叫商鞅和吳起....

 薛正國不怪皇帝,在帝王眼裡,什麼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顯徽帝需要薛正國當靶子,所以一直保著薛正國。

 變法成功後,國家運轉已經不會因某人而改變,那薛正國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變法必定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這些人不一定是帝國的蛀蟲。

 甚至有的人還是皇室死忠,因此,新皇帝不會忽視這些人的影響。

 新皇帝不會改變薛正國制定的新法,但需要一個人給眾人發洩發洩。

 還有誰比薛正國更合適的嗎?

 薛正國死後,薛家宣佈不再踏入官場,專心研究學問。

 因此,顯徽之後的朝堂,薛家人再也沒有出現過。

 此次選妃,按照薛家人的尿性根本不會把女兒推入火塘。

 一切都是薛婉清自己要求的。

 薛家的家風讓薛婉清自幼飽讀詩書,更是接觸了各種外國書籍。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薛婉清。

 而乾武皇帝登基後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薛婉清的好奇。

 從《大明律》到《乾武社制》,薛婉清仔細研讀了皇帝的每一部法律。

 雖然這些法律都是在大臣的手中填充細節的。

 但至少表明,乾武皇帝的眼光超越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薛婉清自己。

 之後的兩次對外戰爭和統一戰爭,更是樹立了乾武皇帝的赫赫武功。

 這是什麼?這就是話本小說裡的文武雙全啊!

 後來,親王周晟植將迎娶外國王妃的消息傳出。

 正研究厚黑學的薛婉清,一眼就看出皇帝在打什麼主意。

 薛婉清被皇帝的野心震驚了,也被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