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皇乾武(第2頁)

 大明在這裡設置了五個軍區一共60萬大軍,號五軍都司。

 對面的大順人口更多,生生堆了80萬人在蒼梧江對岸,兩邊就這樣隔江對峙挖工事。

 不過兩邊的外部壓力不一樣,大明北部有超大的羅斯托夫帝國。

 西部要防禦昂撒屬身毒殖民地,東邊則是大明屬國朝麗,這兩年,海對面的瀛桑國有些跳,同樣壓力不小,大順則是廣闊的海疆,壓力在海軍身上。

 所以,大明側重於陸權,大順側重於海權。

 周晟銘第一個要收的心就是五軍都司。

 好在,五軍都司這幾十年都是大明的重中之重,永德帝開始就實行嚴格的將兵分離制度。

 平時,沒有戰事之時由朝廷監軍管理,出征後有統兵權,戰事結束再交還軍權。

 現在沒有戰爭,這60萬人全在五個監軍手中捏著,當然,後勤補給被朝廷緊緊抓著。

 通過了解,周晟銘對五人有了基本判斷,之前,兩個傾向後黨,兩個中立,唯有一人是晉王手下。

 安慶省監軍劉亦良是堅定的晉黨。

 監軍雖然有管理權,但沒有出征權,所以,周晟銘有足夠的時間。

 “呂尚書,除了安慶監軍,給其他四個監軍去信,就說新皇登基,勞各監軍進京述職。”

 兵部尚書呂道枕出列表示聽令。

 周晟銘坐在龍椅上,雖然只有十二歲,但沒人敢小瞧他,大祀殿的血還沒有擦乾淨呢。

 “對了,朕塞個人去兵仗局,提前說一下。”想起槍械專家徐寅賢,周晟銘插了一嘴。

 已經是死忠的兵部尚書連連拱手稱是,別說塞個人,就算塞頭豬兵仗局也得接著。

 “李季高,帶著五萬人南下安慶,人員混編,從神機軍和神樞軍抽調,把劉亦良給朕帶回來。”

 周晟銘只能把這個任務交給老將李季高。

 當年明順大戰,李季高的神機軍和五軍都司是戰友,李季高在安慶還有點香火之情,只能派他去。

 晉王已經沒了,大部分普通人不願意謀逆的,所以,五萬人主要起一個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