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丫兒 作品

第129章 化被動為主動

在世貿大會上,蘇葉萊無成本拿下了一筆大訂單。

 將產品入駐到連鎖零食店鋪,這可不僅僅是多了一筆收入,還能夠擴大知名度。

 意義深遠。

 2000萬每個月的採購金額,持續5年,那是一個很有力的保障。

 相當於長期穩定飯票了。

 穩定每年2.4億元的供貨,持續五年的的品牌輸出,能讓公司有更大的試錯空間。

 只不過,前提是公司得存活下來。

 如果公司瀕臨破產重組,那麼孫在宙必然不會手軟,定會藉機收購掉她的公司。

 如今對莫小魚公司虎視眈眈的人可真不少。

 別的人蘇葉萊並不擔憂。

 那些商業競爭,講究的是利益,既然謀求利益,就會有法可究。

 但是鄧霽月來攪局了,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一個對她敵視的人,願意付出代價而針對你的人,其實是很恐怖的。

 因為,這樣的人辦事沒有章法,你永遠不會知道她在搗鼓些什麼。

 如果忽略掉她的危險,麻痺大意,沒準哪天真被她挖塌了牆角。

 這哪行?

 蘇葉萊從來就不是坐以待斃的人。

 既然對方只是為了對付她,那麼就給她指一些對付她的明路。

 化被動為主動。

 好歹,讓鄧霽月在她能看得到的地方使力氣。

 蘇葉萊決定搞點兒大動作,來引起鄧霽月的注意。

 她召集了產品部門和設計部門,外加莫驍展和肖靖遠也一同參加。

 加在一起總共15人。

 會議是秘密進行的。

 “莫小魚公司的產品豐富度很高,只不過沒重視品牌包裝。”蘇葉萊對大家提議。

 作為一家發展了20年的品牌,莫小魚的知名度低的可憐。

 很多人吃過他們的產品,但是很少關心是啥品牌的。

 因此,可替代性很高,但凡市面上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就可以隨便替代。

 這也就是為何,那些中間商能夠隨便拿捏莫小魚公司的原因。

 當年莫總專注於產品研發和創新。

 這原本是好事,可是市面上有太多模仿者。

 一旦新品面世,一堆人等著模仿就行。

 到最後,再好的產品都打不出莫小魚公司的知名度。

 “產品包裝,是提升品牌印象最直接的一環!”蘇葉萊在產品包裝上停頓了一下,這是公司最為薄弱的部分。

 產品包裝千篇一律,就跟路邊攤的小零食毫無兩樣。

 這樣誰會記得品牌?

 設計部只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輕輕嘆息道:“蘇總,可是產品包裝一換,就更沒人知道產品是我們家的啦。”

 產品經理也回答:“是呀,我們有嘗試過更新食品包裝,與時俱進。可是老消費者們已經熟悉我們的老包裝了,換了包裝以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反而買了其他品牌去了。”

 這就是兩難。

 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品牌知名度不高,換個包裝後,消費者就找不到你了,意味著重新開發市場。

 開發市場需要投入。

 中間商也會反對更換包裝。

 “所以,不是很推薦。”產品經理無奈道。

 蘇葉萊思索了一會兒,當機立斷:“那就拆分為兩個方向。李經理,你回去後統計一下公司所有的產品,對銷量高的十款產品做好市場調研,從消費者和競品兩個緯度出發。”

 “好的。”李經理拿筆記錄了下來。

 “我們公司有不少近兩年新出的產品,那些做產品包裝更迭。”

 有些十幾年的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有特殊意義,是他們從小吃到大的,有懷舊的情愫在裡邊的。

 他們更願意接受老包裝,那樣會有親切感。

 哪怕包裝很不起眼,很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會因為熟悉而接納包容。

 但是新產品沒有那些基礎。

 既然沒有優勢,那就換掉。

 設計部的人有點兒為難,遲疑之下點點頭。

 蘇葉萊看得出來他們兩人的艱難。

 莫總從來不重視設計這一塊。

 從設計部只有兩個人就可以看得出來,設計這一塊從來就是薄弱的。

 當初設計零食櫃檯和保溫箱,都沒有用這兩人。

 主要還是,實力不夠。

 當初她用的是秦硯北的人。

 如今,一下子要她們更新產品包裝,那是為難他們了。

 公司想要發展,就需要人才。

 產品這一塊的人才不缺。

 設計、運營相關可就太缺了。

 運營這一塊不擔憂,蘇葉萊背後有人脈資源。

 設計那可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蘇葉萊也不懂設計啊!

 她第一反應想和秦硯北合作。

 但是考慮再三之後,還是作罷了。

 她可以想辦法和其他人合作的。

 最終,蘇葉萊聯繫上了萬鶴暻。

 萬鶴暻二話沒說,同意了合作,兩人很快簽訂下來合同。

 第二天,蘇葉萊就將設計部兩人打包送去了萬鶴暻的公司。

 表面說是跟進項目,實則去進修的。

 看看那些精英設計師是怎麼思考,怎麼設計的。

 設計需要閱歷,看過那些好的案例,參與跟進過,總歸會有長進。

 “設計部預計擴招到6-10人,到時候會增加績效政策,直接掛鉤工資收入。所以,願不願意用心學習,你們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