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組建班底(第2頁)

 更是又從各處勻出了幾千戰馬,加上之前的一起,足足湊出了五千騎。

 雖然暫時還做不到一人雙馬,但就目前而言,已經是何進能拿出的極限了,可謂是信任有加。

 之前在丁原麾下,張遼不過是一小小偏將,在同僚中也並不多受待見,後來更是被外派到洛陽。

 直到碰到了何進,才算得遇名主,對其以兵權相托,更是幾乎從不干預張遼對於部隊的訓練事宜,讓張遼又是感激,同時更是暗下決心要為何進練出一支精兵。

 他又哪裡知道,何進也是好不容易收下他這個名將,自然是可勁用。

 至於沒有干預他練兵?何進知道自己半桶水都算不上,自不會給張遼添亂。

 就這樣,在何進的全力後勤保障下,張遼心無旁騖的募兵、訓練,為了報答何進的知遇之恩,張遼經常連吃飯都顧不上,全身心投入在了新軍建設上。

 他將步騎各設一營,步軍由六名軍侯分管,而他則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騎兵的組建上。

 倒不是他偏心,而是培養一名合格的騎兵之成本遠超一名步兵。

 別的不說,光是要練好馬術就已是不易,更別說上馬砍殺。

 這幾千騎兵又是何進好不容易才湊齊,張遼自是格外用心,每日的訓練都絞盡腦汁,只為讓士兵們儘快形成戰鬥力。

 好在大漢本就尚武,朝廷這些年又是連年征戰,很多青壯都曾有過被徵召的經歷。

 其中粗通馬術者也有不少,這才讓張遼可以提拔一些有經驗的低層軍官來獲得更多幫助。

 “文遠,這些日子,辛苦你啦,若有什麼要求,儘管開口,我定儘量滿足。”

 何進幾乎沒事就泡在張遼的軍營中,跟著一同訓練,自然能感受到這支人馬一天天的變化。

 就這麼一群新兵,交到張遼手中不過半月,卻基本都能識得號令。

 雖騎兵還遠不到能上馬作戰的地步,但步兵卻隱隱有點雛形,相信加以訓練,必能練出精兵。

 “大將軍言重了,此皆是遼份內之事。倒是大將軍,每日與將士們同吃同練,將士們都欽佩不已,訓練上也更有幹勁。大軍能有這樣的訓練效果,張遼也是沾了大將軍的功”張遼謙虛的說道,對於自己的伯樂,他可是心中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