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 作品

第192章 嶄露頭角的石寶(第2頁)

 事實證明,楊龜山猜對了,蔡京果然將最近一直在為剿滅水泊梁山而奔走的張觷找來。

 蔡京問:“我若想剿滅這夥水寇,張知府有甚麼可以教我的?”

 張觷道:“這夥水寇之所以難以剿滅,只因那八百里梁山泊週迴盡是深港水汊,茫茫蕩蕩蘆葦草蕩,水寇中又多是梁山泊的漁民,熟悉那裡水域,不派萬千水軍前去攻打,連梁山的邊也碰不到,現今賊首江衍膽大妄為率領一眾水寇傾巢而出前去攻打大名府,還貪戀北京城裡的財物,遲遲不歸,失去屏障,自取其禍,若朝廷在此時發下大軍,一路去取梁山,一路去大名府圍剿水寇,不論哪一路取勝,皆可覆滅這夥水寇,為國除害。”

 蔡京覺得張觷說得很有道理,所以說:“我已派良將精兵去取梁山,圍剿盤踞在

大名府的水寇,你那裡可有良策亦或者良將可剿之?”

 張觷說:“前幾日下官在楊龜山處,曾與他說起此事,他言河北倒是有幾員驍將,可以剿賊,不如請他過來,一同商議?”

 楊龜山,名時,字中立,劍南郡將樂縣人,性至孝,熙寧年間舉進士,是明道程夫子的門人,他與謝良佐、呂大臨、遊酢,稱為“程門四先生”。

 之前因楊龜山批評花石綱,影射趙佶以及一眾幫趙佶收集花石綱的奸臣,而被趙佶君臣給調去蕭山任縣令。

 楊龜山出任蕭山縣令後,辦理各種政務,裁決如流,後因百姓數年苦於乾旱,便開築湘湖,灌溉九鄉,政績斐然,而被調回中央,目前還沒有委任具體職務。

 張觷這時提楊龜山,除了因為楊龜山手上確實有能征善戰的良將以外,也是想幫楊龜山謀個好差使。

 蔡京很清楚,想幹事,還得靠這些有本事的官員才行,那些溜鬚拍馬的,多數情況下是指望不上的。

 所以蔡京裝著大喜道:“原來楊時處有良將,那請他一同商議剿匪之事罷。”

 於是,張觷將楊龜山找來議事。

 相見敘禮畢,蔡京直截了當地問:“張知府言,你那裡有剿賊良將,不知他等皆是何人?”

 楊龜山道:“恩州總管鄧宗弼,開州統制張應雷,武定府總管辛從忠,廣平府總管陶震霆,此四人皆有大將之材,望太師重用。”

 張觷在一旁幫腔道:“此四人皆是一流煉氣士,且皆有強大神通,又皆精通兵法,必能為太師分憂。”

 說話間,張觷又想起一人,說道:“那景陽鎮總管雲天彪,彷彿三國關雲長再世。實力應該還在鄧、辛、張、陶四將之上。此人若在軍中,必能使上下一心,水寇膽寒。且此人還與梁山水寇有殺子大仇,他那獨子云龍,正是被梁山水寇所殺,未過門的兒媳亦被賊首江衍所佔。”

 “又一個關羽?”

 “等等,亦被賊首江衍所佔?張觷甚麼意思?譏笑我?!”

 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好發作,所以蔡京壓下心中的不快,說道:“尚缺一總覽此事之人,你們看……”

 張觷說:“下官還要防禦水寇攻打,必要之時可率領我廣濟軍給水寇致命一擊,下官想保舉龜山先生總覽此事。”

 張觷保舉楊龜山是有原因的。

 梁中書已死,北京大名府的主官位置空了出來。

 要是楊龜山真能剿滅水泊梁山,說不準就能成為新的北京大名府的主官,退一步說,就算當個太守也好啊。

 楊龜山也是蠢蠢欲動。

 所以,面對張觷的推薦,楊龜山並沒有推辭。

 而蔡京現在是真想剿滅水泊梁山,但他又不想那些舊黨人士參他假公濟私,關鍵他不想因為自己的事耽誤趙佶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大計。

 這樣,用楊龜山這個舊黨人士做此事,也好。

 於是,轉天上朝,有人便將梁山軍攻打下了大名府城,並在大名府城中燒殺搶掠一事,稟報給了趙佶。

 趙佶大怒,四下問道:“何人可替朕分憂,剿滅這夥惡賊?”

 趙佶話音一落,便有人出面保舉道:“臣以為楊時可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