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 作品

第140章 宋江遇九天玄女,時遷盜三卷天(第2頁)

 宋江也有宋江的問題。

 那就是,宋江對他曾經混過的趙宋王朝的官場太迷戀了,太想再回到那個體制當中了。

 要是沒上過樑山,吳用或許還能接受宋江的想法。

 可吳用在梁山上待過一段時間。

 那段時間,吳用曾與江鴻飛深入地聊過天下大勢、聊過趙宋王朝的問題所在,也曾親自

接觸過水泊梁山政治教育體系,還曾親自跟江鴻飛去替天行道,聽過江鴻飛的演講,見識過那些民眾發自肺腑擁護江鴻飛的表現。

 這讓吳用意識到,宋江想走的路,根本就走不通。

 換一種說法吧,在吳用看來,晁蓋雖然問題多多,但晁蓋對趙宋王朝的看法卻是沒錯的,而宋江則是從根子就錯了。

 有人可能會不解,既然如此,那吳用為什麼還要將宋江弄到乃頭山上?

 答案很簡單。

 鯰魚效應。

 吳用想用野心勃勃的宋江來刺激一下沒有上進心的晁蓋,讓晁蓋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大。

 再有就是,吳用早就看出來了,宋江跟他是一類人,都是那種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人,有宋江在,乃頭山就不愁發展不起來。

 老實說,這麼折騰,這麼內耗,吳用自己都覺得累。

 可誰讓他吳用沒有遇到一個江鴻飛那樣的明主,又不甘心去江鴻飛那裡做鳳尾呢?

 吳用心想:“先發展起來再說罷,或許……慢慢的,我們三人能達成共識也不一定……”

 見晁蓋明確拒絕了他帶著乃頭山往招安方向發展的主張,宋江順從地說道:“仁兄所言極是,小弟遵命。”,然後就閉口不談換牌匾的事了,似乎他真的放棄了自己的主張。

 過了一會,等此事淡去,宋江又說:

 “小弟自蒙仁兄救護上山,到我峰山上連日飲宴,甚是快樂。卻不知老父在家如何難過?我先題反詩又劫法場,必定連累家屬,唯恐老父受驚,性命存亡不保。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小弟欲回敝鄉一趟,去家中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盡孝敬,以絕掛念。不知哥哥容否?”

 晁蓋道:“此乃人倫大事,養生送死,人子之道。豈能你我在此間逍遙快樂,倒教家中老父吃苦?為兄又不是那不通情達理之人,豈能不依賢弟?”

 晁蓋又提議:“眾兄弟剛從江州返回,尚處舟車勞頓中,不如叫他等休息一二日,為兄親自舉兵,陪賢弟去取老父?”

 宋江道:“再過幾日不妨。只恐江州文書行移到濟州,追捉家屬,若如此,必教老父吃了驚嚇,萬一因此病擾,皆宋江不孝也。以此事不宜遲。也不須旁人陪宋江去取,只宋江一人悄悄潛回去,和兄弟宋清一道護從老父連夜上得山來,神不知,鬼不覺。若多帶大軍前去,必然驚嚇鄉里,反招不便。”

 晁蓋猶自不放心:“如此,路上倘有疏失,無人可救賢弟一家。”

 宋江堅持道:“若為老父,死而無怨。”

 晁蓋苦留不住,宋江堅執獨自一人回家去取家眷。

 晁蓋只能應允。

 很快,宋江便取個氈笠戴了,提條短棒,腰帶利刃,下山去了。

 一路無話。

 只說,宋江飢餐渴飲,夜住曉行。

 終於在一日後的深夜返回家中。

 宋江跟宋太公和宋清說明情況。

 宋清說:“哥哥,你在江州做的事,現今這裡都知道了。本縣差下兩個趙都頭,每日前來勾取,按住了我們不得亂動,只等江州捉我一家的文書到來,便要捉盡我們一家老小。老父年歲已大,慌亂之下,如何能逃得追捕?你速去峰山請下晁天王並眾位頭領來,救我一家老小性命,迎老父上山。”

 宋江聽了,驚得一身冷汗,連夜出門,準備回峰山去搬救兵。

 是夜,月色朦朧,路不分明。

 宋江只顧揀僻淨小路跑。

 約莫走了一個時辰,宋江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宋江休走!早來納降!”

 宋江回頭看時,就見,一二里外,有一大堆火把,匆匆一看,不下四五十人。

 宋江暗悔:“悔不聽晁蓋之言,果有今日之禍。老天可憐,垂救宋江!”

 這時,風掃薄雲,明月出現。

 宋江看到一個去處。

 書中暗表,這裡正是江鴻飛苦苦打聽不到的還道村。

 此處在高山峻嶺之中,山下一遭澗水,中間只有一條進村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