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年

時光是一種既寶貴又廉價的東西,珍惜它的人,將它奉為珍寶,厭惡它的人,將它棄如敝履。

 但它永遠是那樣的公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是相同的,也都是不同的。

 時光飛逝,似水流年,轉眼間,三年已過。

 從劉玄德上一次回到涿郡,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玄德給幽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

 整個幽州堪稱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從原來的八十萬,到如今的三百多萬,商業繁榮,百姓安居。

 讓幽洲騰飛,劉玄德只用了三年,整個幽州,除了公孫瓚手中的漁陽郡以外,如今都已經被劉玄德的收回。

 值得一提的是,劉玄德一直沒有處理公孫瓚,不僅不處置他,反而劉玄德還給了他大力的扶持,用以抗擊異族。

 整個幽州邊境,如今已經幾乎沒有任何異族敢來侵犯,他們如今聽到劉玄德的名字,都會嚇得倉皇逃竄。

 有許多異族的部落,都選擇向劉玄德納貢,用於換取生活物資,劉玄德支持這種方式,整個幽州都沒有在歷經戰火。

 對於公孫瓚,劉玄德決定要想辦法將他收於麾下,對於自己這個被稱作白馬將軍的師兄的結局,劉玄德有幾分惋惜。

 劉玄德想要挽救一下他的結局,同時也讓那支聞名天下的騎兵,保留下來,不會因為歷史的車輪,而被磨滅。

 涿郡,刺史府,劉玄德坐在大廳中,看著在座的眾位將領說道:“諸位,咱們這三年來在發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你們功不可沒。

 你們當中,有些人是在我危難之際投身於我,有些人就是在不久前才投效於我,不過這些都不是獲得獎勵的重要原因。

 我這個人不看重資歷,賞罰只看重功勞,有功必勝,有過必罰,我相信,只有賞罰分明,才會激勵你們走得更遠。”

 劉玄德一席話說完之後,在座的眾人全都鼓起了掌,熱烈的掌聲,瞬間便迴響在這大廳之中。

 此時,坐在這個大廳之中的人,早已不再僅僅是原先那仨瓜倆棗,多出來了許多新面孔。

 有資格坐在這裡的這些人,無不是在漢末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人物,他們全都是劉玄德招賢榜招來的人。

 這些人分成了文武兩派,文派坐在劉玄德主位的左邊,武派坐在劉玄德的主位的右邊,秩序分明。

 武將中新來投靠的人有牽招、顏良、文丑、張合,文臣中有沮授、田豫。

 一想到,袁紹的河北四庭柱,被自己招攬了三個,劉玄德就默默為袁紹哀悼兩聲。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加入,壯大了劉賢德的班底,他才能使幽州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獲得了這樣大的發展。

 幽州從聞名天下的貧瘠之地,變成了天下有名的富饒之地,商賈雲集,吏治清明,大量百姓選擇遷居至此。

 這也是為什麼幽州能夠從八十萬人口增長到三百多萬人口的原因,人口基數決定了劉玄德能夠養兵的數量。

 時至今日,劉玄德麾下已經有步兵八萬,騎兵兩萬,總計十萬兵馬,實力不可謂不雄厚。

 這些兵馬,全部都是劉玄德訓練出來的精銳,不說以一當十,最少一個打兩個是沒問題的。

 一旦組成軍陣,那威力更是成幾何式的增長,劉玄德可以非常自豪的說一句,他這十萬匹馬相當於其他人三十萬甚至更多。

 說實話,以幽州現在的經濟,再加上各地醉仙樓,源源不斷的為劉玄德提供財政支援,他再養一些兵馬,也是能夠支撐得起的。

 但劉玄德不想再繼續擴招兵馬了,一方面他覺得這些兵馬暫時已經足夠使用,另一方面當然不希望他治下的百姓過得太苦。

 以幽州三百多萬的人口,供奉十萬兵馬,剛剛好夠用,不需要讓百姓承受太多的賦稅,能夠讓他們吃上飯、穿上衣。

 當然,想活得更好也是不可能了,在這個生產力如此低下的年代,劉玄德能夠讓這些人吃上飯穿上衣,就已經是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