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晚宴風波(第2頁)

 等到所有人都來齊後,劉虞便向所有官員,介紹起了他旁邊的劉玄德,說道:“玄德是陛下親自冊封的涿郡縣令。”

 緊接著,劉虞將涿郡郡守的位置,兼任給了劉玄德。

 說完這一席話的劉虞,向劉玄德使了一個眼神,彷彿是在說,“你看這便是你尊敬我所得到的好處,以後你幫我做事自然是好處不斷。”

 劉玄德也十分有眼力見地在眾位官員面前謝過了劉虞,讓劉虞十分有面子。

 劉虞對劉玄德也越來越滿意,同時經過劉玄德一襯托,公孫瓚也就讓他越來越不爽。

 在劉虞心中,他是幽州刺史,幽州最大的官。他,又是皇室宗親,除了天子以外,他的身份應該算是最珍貴的那一批人之一,怎麼能夠被一個小小的公孫瓚拿捏。

 這也是為什麼劉虞和公孫瓚矛盾愈演愈烈的原因,公孫瓚本來就是一個莽夫,自然是劉虞如何對他,他便如何對劉虞。

 劉虞若是能夠先低頭一步,那說不定就不會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以前,劉虞剛來時,公孫瓚對他還是十分尊敬的,只是因為後來劉虞做事軟弱對於外族劫掠,百姓不聞不問,公孫瓚看不下去。

 這才引發了矛盾,到後來,公孫瓚實力越來越強,也自然不甘心,久居於劉虞之下。

 在公孫瓚眼中,劉虞便是一位酸儒,太過於軟弱,根本成不了大事。

 在劉虞眼中公孫瓚則是一個莽夫,只知道一味用武力,不懂得愛惜民力。

 在劉玄德看來,若是兩人能夠結成一心,恐怕會成為一個了不得的勢力,在日後的諸侯爭霸中也能擁有一席之地。

 可惜萬事沒有如果,也正是因為這種局面,才會給劉玄德可乘之機。

 在劉虞對劉玄德之事做完宣佈之後,眾人便開始了大快朵頤。

 宴會上的菜餚全部都是從醉仙樓購買的,十分可口,各級官員也都顧不得形象,狼吞虎嚥起來。

 公孫瓚和劉玄德不必說,他們倆人都能算是行伍出身,自然不會太過在意形象,吃相也自然不算好看,劉虞則是標準的皇室宗族培養出來的皇室子弟,吃相優雅。

 餐桌上大部分的東西,都進了公孫瓚和劉玄德二人的肚子,吃飽喝足之後,劉玄德和公孫瓚擦了擦嘴,在他們休息時,劉虞則是安排起了節目。

 劉虞對在場的眾人說道:“既然咱們今天都如此有雅興,那便來個行酒令吧。

 我派人擊鼓,鼓聲停下之後,誰拿到了行酒令,便即興賦詩一首?

 如果作不出來,那便自罰三杯,各位意下如何?”

 聽到這個規則後,所有人都來了興致,劉玄德不會反對,他腦海中的詩詞那樣多,怎麼玩也玩不完。

 公孫瓚也沒有反對,他想的是就算是自罰三杯,也沒有什麼大礙,以他的文化水平做事肯定是別想了。

 但如果不玩,肯定會被其他人所瞧不起,公孫瓚這個人最在乎的便是面子,命可以丟,面子不能丟。

 於是在場的眾人便玩起了行酒令,很快鼓聲便敲了起來,是《漁陽三撾》。

 玩過許多擊鼓傳花的劉玄德,自然很有心得,在劉虞將行酒令傳給他後,他並不著急傳給下一個,反而是一直拿在手中。

 而坐在他下首的那名官員,則是汗流浹背,不知道為什麼劉玄德久久不將行酒令傳給他,莫不是想要害他?

 幸好劉玄德還有一點良知,拿了一會兒後,便給了下面那位官員,那位官員如釋重負,連忙將行酒令繼續傳遞。

 最終那行酒令好似有眼睛一般的停在了公孫瓚手上,公孫瓚拿到行酒令,也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直接喝了三杯酒。